为何是阿富汗苏阿战争
二战结束后,年11月8日普什图族的查希尔继位,他在位期间也是阿富汗人民最美好的日子。他在年引入了新宪法,阿富汗通过引入自由选举、议会、公民权利,妇女权利和普遍权利而成为现代民主国家,大力发展阿富汗经济,使得思想落后的阿富汗变得非常进步,尽管信仰伊斯兰教,但妇女不用带面纱和头巾,必须接受教育,还能参加工作和进入政府工作,这是阿富汗历史一次重大进步。查希尔统治阿富汗斯坦长达40年。在许多阿富汗斯坦人眼中,查希尔是一名温和的统治者,查希尔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以及相对开明的社会制度使许多阿富汗人对他抱有好感。“尽管当时的阿富汗斯坦经济比较落后,但是政治和社会十分稳定,许多阿富汗人认为那是这个国家的‘黄金时代’。 原本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查希尔是很有希望把阿富汗发展成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了冷战时代。在这一形势下,阿富汗仍然坚持传统的中立政策就不符合苏联的利益了。同时阿富汗对北方的苏联仍保持着传统的猜疑情绪,将苏联视作一种威胁。作为抵消苏联影响的措施之一,查希尔将他的目光转向了美国,希望美国能够援助阿富汗。年7月初,查希尔国王赴意大利治病和休养,他的堂兄穆罕默德达乌德上演了一场非暴力的政变,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府。把国号“阿富汗王国”改成“阿富汗共和国”,并设立总统职务,他本人担任首任总统。至此,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巴拉克宰王朝灭亡,阿富汗结束君主制度历史。 达乌德自任国家主席兼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最高经济委员会主席,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达乌德上台后,推行的国有化、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的措施,超越了阿富汗极端落后的国情,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使阿富汗经济每况愈下,人民生活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人民的不满。新政权打击部落和宗教传统势力,引起部落首领们的对抗和宗教集团的反对。在伊斯兰团的支持下,出现了部分部落武装的叛乱,全国的政局出现混乱。达乌德意识到他的亲苏政策,使阿富汗与伊朗、巴基斯坦、海湾产油国和西方的关系疏远了,它们所给予的援助大幅减少,而国内亲苏势力的扩大,威胁到他的政权,所以决定改变亲苏的路线。宣布解散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中以亲苏分子为主的中央委员会和政府内阁,撤换人民民主党人的官员和亲苏的军官。达乌德的这一转变,遭到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猛烈抨击,苏联也表示极端的不满。达乌德与人民民主党的合作关系破裂。年4月27日清晨,在人民民主党的支持者下,部分军官发动政变,一举推翻了达乌德政权。在政变成功后,政变领导人对失败者采取了血腥手段。达乌德一家30余口,除一孙女幸免于难外,全部惨遭杀害。达乌德罹难时终年68岁。 起义者们宣布建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并立即得到了苏联的承认。权力被交给了共产党领导人,人民派领导人塔拉基成了总统,旗帜派领导人卡尔迈勒成为副总统,阿明(人民派)任第二副总统。年5月9日,塔拉基发表施政纲领,声称要在阿富汗进行彻底的社会和经济改革,包括社会生活和国家机构民主化,进行土地改革等。为了执行人民民主党的政治纲领,以及感谢苏联在推翻达乌德中的“兄弟般的无私帮助”,塔拉基上台后,即执行依附于苏联的外交路线。仅几周,阿富汗的政府部门和武装部队内部充斥了苏联人。在短短几个月内,阿富汗与苏联签订了40多项协定和条约,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上进行“全面的合作”。年12月5日,塔拉基访问俄国期间,阿富汗与俄国签订了为期20年的《阿苏友好睦邻合作条约》,使俄国成为阿富汗的保护人。塔拉基政府还允许俄在阿富汗建立军事基地和驻军。被看作苏联的“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塔拉基政府丧权辱国一面倒的外交路线,极大地伤害了阿富汗人民的民族感情,反对“卖国主义”成为阿富汗民族主义者的一个口号。 塔拉基政府不顾阿富汗是一个经济和文化落后、绝大部分居民是虔诚的穆斯林、部落割据力量强大的这一特殊情况,硬性推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其中以土地改革的影响最大。这不但触犯了占有大片土地的部落上层的利益,也涉及到拥有大批“献地”的清真寺的产业。新政府还宣布取消贫穷者的一切债务,引起了富有者的强烈反对。此外,禁止买卖婚姻、动员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等,招致保守势力、宗教集团的反对。塔拉基政府在推行激进改革的同时,还在革命的口号下,大规模地镇压,把所有在野党、反对政府改革法令的人士一概斥之为“人民公敌”。结果,监狱里人满为患,成百上千的政治犯遭枪决。短短几个月,在阿富汗的领土上出现了十多个穆斯林武装组织,阿富汗局势再次陷入动荡。 塔拉基的亲俄立场不断受到阿富汗舆论的抨击,甚至本身阵营中的一部分人也转变了支持塔拉基的立场。塔拉基的“得意门生”阿明一反过去吹捧塔拉基的态度,不时提出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借此打击塔拉基的威望。年3月,塔拉基在各方的压力下,被迫辞去总理职务,由阿明接任总理。同年7月,又被迫辞去国防部长兼职,阿明掌握了大部分军政实权,塔拉基不甘心大权旁落,受人掣肘,准备伺机剪除阿明。年9月10日,塔拉基参加在哈瓦那举行的第6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后返国,途经莫斯科时,在与勃列日涅夫、柯西金会晤的会议上,塔拉基同意了苏联除掉阿明的意见。年9月14日,塔拉基借召开会议为名企图诱捕或暗杀阿明,结果双方在人民宫(总统府)爆发火并,早有准备的阿明立即发动军事政变,塔拉基在战斗中受重伤,卡尔迈勒执政后,政府发布了一份对塔拉基死亡原因说明的声明,声明指出塔拉基是在年10月8日,在阿明的命令下,被人民宫当时的主管和两名近卫军官用枕头活活闷死,卒年62岁。 阿明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他反对苏联对阿富汗的控制,公开不满苏联对阿富汗内政的粗暴干涉,并认为阿富汗穆斯林游击队发动的武装叛乱与苏联控制阿富汗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极力主张奉行一条较为独立的民族主义路线,反对塔拉基对苏联的投降主义路线。主张利用在大国之间搞平衡的手段来抑制苏联在阿富汗的势力。在政变后第一次召见苏联大使普拉诺夫时,就暗杀他的阴谋计划问题,向他提出警告并转告苏联领导人:希望苏联不要继续干涉阿富汗内政,如果苏联政府不接受这一“劝告”,他将不得不作出驱逐苏联顾问、苏联军事代表团以及苏联驻军,乃至废除《苏阿友好合作条约》的决定,而最后可能导致两国关系的破裂。阿明表现出的不可控制性,坚定了苏联武力清除阿明的决心。 年5月2日,苏军总参侦察总局局长彼得·伊万诺维奇·伊瓦舒京大将,命令科列斯尼克组建第独立特种兵分队。第特种兵分队是一个营的建制,兵员总额在人左右,下设4个连和4个独立排,分别是1个步兵战车连、2个装甲运输车连、1个混成连(包括火箭筒排、火焰喷射器排和工兵排)、通信排、自行火炮排、汽车连和后勤保障排。年11月19日至20日,第独立特种兵分队全体队员和装备物资搭乘安12和安22运输机,进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北部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年12月13日,第独立特种兵分队根据命令要求进入喀布尔,任务是加强对阿明的“警卫”工作。一周前,苏联曾通知阿明,称“将对他加大支援,并将于近日派遣一支极富山地作战经验的部队到阿富汗来保证阿明与巴基斯坦之间冲突时的优势”。12月16日,科列斯尼克乘飞机前往阿富汗,在飞机上,他遇到了和自己肩负同样任务的德罗兹多夫将军和科兹洛夫海军中校。他们将分别指挥克格勃的“雷鸣”和“顶点”特种部队。 阿明的住所,共有三层警卫部队,最里面一层,是阿明的私人警卫连,第二层,是第独立特种兵分队,第三层是阿富汗警卫旅。年12月27日,突袭阿明的战斗提前打响,参加进攻的苏联特种部队分3个部分,分别向达鲁拉曼宫、阿内政部和喀布尔广播电台进发。突击队指挥官贝洛诺夫上校亲自率领12辆T-62型坦克、10辆步兵战车、5辆装甲运输车和名突击队员逼向达鲁拉曼宫。苏联截断了总统府通向外部的一切联系,只留下通向苏联大使馆的一条专线,苏联大使萨诺夫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要求阿明辞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主席、总理以及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职务等一切职务,承诺保证阿明及家人安全。22时20分,失去了耐心的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帕普京中将气势汹汹地来到达鲁拉曼宫三楼。他要同阿明进行最后的谈判。谈判破裂后,满腔怒火的帕普金中将同4名保镖刚走出大门,就听见枪声四起。帕普金应声倒地。枪声过后,达鲁拉曼宫的院子里留下了5具苏联军官的尸体。本想抓帕普京作为人质的阿明,这时失去了讨价还价的最后资本。听说达鲁拉曼宫内发生枪战的消息之后,布萨诺夫立即以第二行动负责人的身份下达了攻击命令。进攻开始20分钟后,9辆步兵战车全部开上了达鲁阿曼宫门前的平地上。炸开门后,战地指挥官贝洛诺夫带着部队部队冲了进去,在里面同阿明的私人警卫连开始了激烈枪战。再20分钟后,达鲁阿曼宫被全部占领。突击队将阿明及其全家赶到他的办公室里。贝洛诺夫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交给阿明。这是苏联事先草拟的“阿富汗邀请苏联出兵”的“邀请信”。阿明瞥了文件一眼,自知已回天无力,愤而将信撕得粉碎。又一阵枪声响过之后,阿明和他的4个妻子、24名子女倒在了血泊之中。年12月27日晚23时40分,喀布尔市内也被苏军全面占领。 年12月28日凌晨,早已集结在苏阿边境的大批苏军分东西两个突击集群,全面侵入阿富汗。同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选举卡尔迈勒为总书记,正式建立苏联扶植之下的傀儡政权。根据此前一天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苏联塔斯社发表声明,宣布“应阿富汗领导集体的请求,苏联政府派出有限的部队进驻阿富汗”。在此后的一周里,阿富汗全境失陷。 在年4月6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布的一条推文中,自豪地展示了肩扛式FIM-92“毒刺”导弹发射器,并配文称:“由美国提供的‘毒刺’导弹,使被称为圣战者的阿富汗游击队有能力摧毁苏联为加强对阿富汗的控制而部署的令人生畏的米-24D武装直升机。” 从年入侵至年撤军,苏联在阿富汗伤亡惨重,付出沉重的代价,陷入到了战争的泥淖。这种机会美国人肯定要插手。达乌德、阿明先后都与美丽国保持着联系,阿明被袭前还收到过中情局的警告,苏联认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内部的矛盾,但阿富汗则认为这是一场事关民族存亡的反侵略战争。所以阿富汗就全民皆兵。美国人立即帮助阿富汗训练游击队。阿富汗主要是山地,所以苏联人特别依赖直升机。美国人把肩扛式毒刺防空导弹给运了过去。苏联的一架直升机要万美元,而美国的一颗毒刺导弹最多也就5万美元。阿富汗的游击队装备了毒刺导弹,苏联人只能不断被迫“高消费”。 所以,这场战争完全不对称,苏联人在阿富汗就等同放血,放出去的全是真金白银。战争对于现代国家来说就是烧钱。美丽国继续在钱上给苏联出难题。具体手段就是鼓动沙特拼命挖石油,一年之内,沙特的石油产量从万桶每天增加到万桶每天。国际油价从30美元一桶跌到了12美元一桶。这么个跌法,苏联会损失多少钱?每下降1美元,苏联就会损失5亿到10亿美金。这比打仗的消耗还要大。所以油价暴跌。而苏联的财政状况,自然急转直下。阿富汗真金白银玩命砸,苏联财政状况却日益吃紧,所以这仗也就没法打了。阿富汗再一次成为帝国坟场,而苏联只能含泪退兵。 在这十年中,苏联对阿富汗的援助、贷款等项就高达85亿卢布,而用于战争的费用比这高得多。苏军参战军人先后达到62万人,文职人员也有2.1万名;其中近1.5万名官兵阵亡,受伤人数为,生病者达人。苏联入侵阿富汗使苏联内部矛盾重重,战场的巨大消耗使苏联生活水平下降,国内经济进一步恶化,苏联在国际社会上更加孤立和被动,最终难逃解体的命运。 引用卡特政府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的原话, “thepurposeofwhichwouldbetomaketheSovietsbleedforasmuchandaslongasispossible;andweengagedinthateffortinacollaborativesensewiththeSaudis,theEgyptians,theBritish,theChinese,andwestartedprovidingweaponstotheMujaheddin,fromvarioussourcesagain—forexample,someSovietarmsfromtheEgyptiansandtheChinese……andatsomepointwestartedbuyingarmsfortheMujaheddinfromtheSovietarmyinAfghanistan,becausethatarmywasincreasinglycorrupt.” 大意如下: “为了让苏联尽量流血,我们动员了沙特,埃及,英国,中国,我们通过各种手段为圣战士提供武器,比如从埃及和中国那里买苏联制式武器……我们甚至会从阿富汗的苏联军队手里买下武器提供给圣战者们,因为前者的腐败是出了名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js/10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亲历中亚风土人情文化人民网
- 下一篇文章: 为何说苏联的轰然倒塌,美国并非主要元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