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这个国家的电影,影片令人惊叹的地方在接近最后的部分,真实一层层浮出水面,错综复杂,伏笔埋得很深,巧妙又感人至深,看到最后发现真的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也无法去评判。就像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的那样“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是晦涩难懂的真相”,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是不同的样子。

不太会从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角度去看电影,单纯就从内容上聊一聊由“信仰”引发的思考。这部电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剧中出现的两次“手按《古兰经》发誓”,而这两次也是整部影片的转折点和高潮,很自然地令人想到——信仰。近些年,频频出现“三聚氰胺”、“瘦肉精”、“毒奶粉”、“皮革奶”、“地沟油”类似的新闻,网络电信诈骗也时常翻新花样,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却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信任危机,很多人说,就是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有了信仰,人们便会反思,便会忏悔,撒了谎,做了坏事便会内心不安,于是就会主动去承认、去道歉或是去弥补,而相反,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是什么呢?——做了坏事儿之后,心惊胆战,但是事情过去之后,则会窃喜“咦?没有被发现,幸亏啊~”,不会有什么损失,由于没有信仰也就不会担心上帝,真主,佛祖等会降临一些惩罚,不会有什么自我谴责,最后的结果就是:做了就做了,而且可能还会做。那么若是有了信仰,昧着良心做事儿的几率会不会降低一些?社会上的那些负面的事情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了?

可能有些作用,但是也不尽然。之前和一位大爷聊天的时候说到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大爷说其实中国人这种不诚实,不诚信的风气是因为中国之前太穷了,他说连饭都吃不起的人是不会去考虑文明这种事情的,并不完全是因为没有信仰。他说得也有道理,毕竟“仓廪实而知礼节”。不禁想起了《追风筝的人》,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心灵救赎的故事。阿米尔看到哈桑为了保护追到的风筝而被阿塞夫强暴时懦弱地跑开了,之后的日子里他无法面对哈桑而且还在自己13岁生日的晚上陷害哈桑说他偷了自己的生日礼物。再后来,阿米尔就在一直赎罪,文中也没有提到什么有关信仰的事情,只是一个人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所以,这样看来,中国现在之所以这么多负面的东西存在着,并不完全因为是没有信仰,而是在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公民会不会有这样的一种意识。还有就是,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不论是在法律还是在信仰面前。这不是在批判,这可以说是本性,季羡林先生也说“一个人只要60%为自己,40%为他人,那便是好的”。在纳德要求瑞茨手按《古兰经》发誓的时候,有一个细节是纳德让他的女儿也进来了,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之前他让女儿看到了他撒谎而在女儿心中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会让他女儿想“我爸爸是一个不诚实的人”,所以他要趁此机会让特敏看清楚她的爸爸不是一个“杀了别人孩子的人”。

退一步讲,其实就算有了信仰,有了意识,也不一定能这样做,就像电影中纳德一样,为了自己不去坐牢,为了自己老年痴呆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女儿,他不得不说谎,你能说他做错了吗?换做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看别人的时候总是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但凡是换位思考一下便知道其中的滋味了。

赞赏

长按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js/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