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师内科护理学之血液系统考点
1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1)原因: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急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原因:慢性失血); (2)临床表现: ①最常见最早出现是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最突出是皮肤黏膜苍白; ②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晕厥; ③呼吸系统:呼吸加快,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④心血管:心悸气促,活动后明显加重; ⑤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胃肠胀气、腹泻便秘、舌炎和口腔黏膜炎; ⑥泌尿生殖:夜尿增多;(缺铁性贫血五个特殊方面:贫血伴随①反甲;②吞咽困难;③异食癖;④蓝色巩膜;⑤智障) 2急慢性白血病的根本区别 细胞的分化程度。 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的阶段,骨髓和外周血中以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为主;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较晚,骨髓与外周血中多为较成熟的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 3再障的临床表现、如何与白血病鉴别、治疗措施 (1)临床表现: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多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根据患者病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可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 重型再障SAA 非重型再障NSAA 起病与进展 起病急,进展快 起病缓,进展慢 首发症状 感染、出血 贫血为主,偶有出血 感染的表现严重程度 重 轻 持续高热 突出而明显,难以有效控制 少见且易于控制 败血症 常见,主要死因之一 少见 感染部位 依次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肤黏膜 上呼吸道、口腔牙龈 主要致病菌 G-杆菌、金葡菌、真菌 G+杆菌 出血的表现严重程度 重,不易控制 轻,易控制 出血部位 广泛,除皮肤黏膜外多有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而致死 以皮肤、黏膜为主,少有内脏出血 贫血表现 重,症状明显,易发生心衰 轻,少有心衰发生 病程与预后 病程短,预后差,多于1年内死亡 病程长,预后较好,少数死亡 重型再障SAA 非重型再障NSAA 起病与进展 起病急,进展快 起病缓,进展慢 首发症状 感染、出血 贫血为主,偶有出血 感染的表现严重程度 重 轻 持续高热 突出而明显,难以有效控制 少见且易于控制 败血症 常见,主要死因之一 少见 感染部位 依次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肤黏膜 上呼吸道、口腔牙龈 主要致病菌 G-杆菌、金葡菌、真菌 G+杆菌 出血的表现严重程度 重,不易控制 轻,易控制 出血部位 广泛,除皮肤黏膜外多有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而致死 以皮肤、黏膜为主,少有内脏出血 贫血表现 重,症状明显,易发生心衰 轻,少有心衰发生 病程与预后 病程短,预后差,多于1年内死亡 病程长,预后较好,少数死亡 (2)与白血病鉴别:(辅导书整理) 急性白血病 重型再障 临床症状与体征 两者都有进行性贫血、出血和继发感染 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 无 外周血象 多有白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大量幼稚细胞, 伴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目减少 多有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网织红细胞减少或消失,无幼稚细胞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幼稚细胞数>30% 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粒红细胞明显减少,无巨核细胞和幼稚细胞 急性白血病 再障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性 正常细胞性 RBC ↓ ↓ WBC 多↑ ↓ PLT ↓ ↓ 血片 原幼细胞>30% 细胞形态正常,数量减少 骨髓红系 ↓ ↓ 骨髓粒系 ↓ ↓ 骨髓巨核 ↓ ↓↓,很难找到 骨髓增生 多↑ 各系增生不良 原幼红细胞 占非红系>30% <30% (3)治疗措施 支持治疗:①保护措施:预防感染、避免出血、杜绝危险因素、心理护理; 对症治疗:控制感染、控制出血、纠正贫血、护肝治疗; 针对不同发病机制的治疗:①免疫抑制剂(虫子学说):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用于重型;②促进骨髓造血:雄激素(常用药,非重型)、造血生长因子(重型);③造血干细胞移植(种子学说):用于重型。 4鞘内注射化疗药病人的体位 头低抱膝侧卧位,拔针后去枕平卧4~6小时 5慢淋及慢粒的主要治疗要点 慢粒的治疗:羟基脲是目前治疗的首选药 慢淋的治疗:常用的药物为佛达拉滨和苯丁酸氮芥 6淋巴瘤的确诊依据 淋巴结活检 7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 ①最常见:感染; ②出血; ③最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 雪狐狸 一个有温度 专业的护考平台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js/8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超长篇药性歌括味白话详解
- 下一篇文章: 急重型再障最喜欢这些人群,出现症状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