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苏联是欧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苏军也是消灭德国纳粹的主力军,苏军横扫东欧,将德军打得溃不成军。

有人说,二战结束时,苏联完全有能力占领整个欧洲,将领土面积再增加万平方公里,把苏联变成真正的世界第一大国。

既然如此,斯大林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其实上面的推断是错误的,在当时苏联根本没有能力占领整个欧洲。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看看苏联占领欧洲要面对的敌人是谁。

由于意识形态不同,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是极端仇视的,曾经有14个资本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

二战爆发前,英法对红色苏联的态度没有改变,仍旧希望德国和苏联拼个你死我活,所以他们采取了绥靖主义,企图将祸水东移。

只是看到德军势头强劲,势不可挡,英美才将苏联视为盟友,对其进行大力援助。

二战结束,德国被打败之后,英国立即把苏联当做头号敌人,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就是明证。

因此,在苏联企图占领整个欧洲的时候,必须要问问英法两国答应不。

不仅如此,苏联想要成为欧洲的占有者,还要面临芬兰、荷兰、比利时、挪威等国军队的激烈抵抗。

即使曾经的轴心国德国、意大利和中立国瑞士、瑞典,以及西班牙也不会俯首帖耳服从苏联的占领。

美国自诩为欧洲的拯救者,世界秩序的维护者,同时更是英国的传统盟友,更不会对苏联的行为袖手旁观,一定会不惜代价介入。

因为苏联企图占领欧洲,跟希特勒发动二战的目的是一样的;既然美国能向德国宣战,自然也会和苏联开战。

那么,我们就把苏联跟美英法等国来一个全面对比。

人口

人口是最大宝贵的资源,在机器人没有取代士兵的情况下,人口永远是战争成败的第一要素。

苏联人口在二战中损失了万,而且大多是20到45岁的青壮男子,直到年人口才恢复到二战爆发前的水平。

没有正常的人口增长就等于没有兵源,战争造成的兵力减少无法及时进行补充,难以维持一场旷日长久的战争。

而美国伤亡人数仅为38万,英国伤亡人数40万,两国加起来也不及苏联伤亡人数的三十分之一。

二战结束时,苏联人口约为1.6亿。苏联表面上拥有的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以及苏军的占领地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虽然能成为其提供帮助,但他们不是铁板一块,一旦开战反而会成为苏联的隐患和牵绊。

年美国人口为1.41亿,英国人口万,两国相加超过了苏联;如果再加上美国殖民地菲律宾的万人口,还有英国当时的铁杆殖民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的人口,更是远远超过苏联。

兵力

二战结束时,苏联总兵力为万,但已经是捉襟见肘到了极限;因为大量青壮年都为国捐躯了。

年美国总兵力万人累计动员万人,塔的动员能力还有很大空间,如果战争需要,还可以继续动员,增加后备军。

二战结束时,英国的总兵力在万左右。

这还没有算上戴高乐领导的法国,要知道法国人口也有万,兵力万,二战期间几乎没有多大伤亡。

英美殖民地的军队,即使不把印度考虑进去,仅仅是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军队,也在万以上。

保守估计,英美能够投入用于跟苏联对抗的军队,在万以上。

国力与资源

战争是烧钱的,国力强大才会能维持旷日长久的战争。

战争也是拼资源的,没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无法进行战争。

二战结束时,世界上排名前前四的工业和军事强国,美国及其盟友占了三个。

美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工业和军事强国,苏联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话,英国军事排名第二,工业制造能力排名当属第二,(战争的破坏英国小于苏联),德国和日本被排除在外,法国则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四军事、经济强国。

一个世界排名第二的国家,跟排名第一的国家都无法抗衡,再加上两个名列前四的国家,根本看不到一点胜算。

不仅如此,英法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法国控制的殖民地,面积在平方公里以上;二战时期英国殖民地的面积,则是法国的三倍,高达万平方公里。

世界上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除了苏联、罗马尼亚和伊朗,都在英美掌控范围内。

当时石油资源丰富的东印度群岛,在英美、荷兰的控制之下。

二战让苏联饱受战火摧残,成为一片废墟,可谓百孔千疮。

那场战争给苏联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有近座城市和工人居住区遭到德军洗劫,3万多个工业企业被战火摧毁,6万多公里铁路、近个国营农场、近个农业机械站和近10万个集体农庄不复存在。

最保守的估计,苏联在物质方面的损失,近亿卢布,工业也农业体系遭受毁灭性破坏。

当时的苏联百废待兴;除了军工生产开足马力正常运转,苏联所有的工业基地几乎停止运作。美国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两次世界大战都免于战火波及,经济持续发展,科技进步迅速。

年之前,美国没有参战,反而向英法德日等交战国大肆出口武器和战略物资,赚了个盆满钵满。

二战前,美国的工业生产值就占世界的三分之一,GDP达到亿美元。

当美国启动战争机器时,所爆发出来的巨大潜力,让整个世界为之瞠目。

年,苏联、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这五个国家的钢铁生产总量才万吨左右,美国一国钢产量就高达万吨。再以石油为例。

年美国的石油年产量为2.3亿吨,当时全球石油总产量也不过3.6亿吨,美国石油产量占到了全球的60%左右。

美国作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工业制造能力让世界颤抖。

从年7月1日到年7月1日,美国约生产了30万架军用飞机,多为性能先进的轰炸机和战斗机。

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8.67万辆坦克、艘商船、军用车辆万辆。

美国的军舰能力更是有目共睹;据统计,二战期间,美国天造一艘埃塞克斯级重型航母;78天造一艘独立级轻型航母;41天造一艘护航航母;8天造一艘主力驱逐舰;4天造一艘护航驱逐舰。

二战期间,苏联的制造能力同样非常惊人,一共制造了10多万辆坦克,13万架飞机,各种火炮门、汽车20万辆(汽车产量只有美国援助的一半,二战期间苏联得到美国援助的汽车是40万辆)。

但是,美国是在不影响其它制造业的前提下,进行军工制造的。

而苏联则是在牺牲其它制造业,集中精力生产军备的情况下,取得那样突出的成就的。

一个国家如果长期生产军备,将其它制造业冻结,就无异于饮鸩止渴,根本无法持续。

因为不考虑国计民生,这个国家就会崩溃,失去维持战争的能力。

武器

上世纪40年代,人类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武器装备的水平决定战争的成败。

比如中国空军的伊-16,就是无法击败日本的零式战机;而零战则斗不过美国的P38,换了王牌飞行员也改变不了战果。

再比如,如果德国有上万辆虎王坦克,肯定可以能阻挡苏联的钢铁洪流。

即使让战斗英雄驾驶一辆萤火虫坦克,也经不住88炮的攻击。

二战时期美国科技精英云集,科技水平世界领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可以转化为战斗力。

如果不是美国研制出B-17"飞行堡垒"轰炸机空,就无法在年春天对日本本土进行东京轰炸,不能摧毁日本的军工厂,日本也不会那么快就战败。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不是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天皇也不会在原子弹爆炸后立即宣布投降。

我们别忘了,苏联是在美国人原子弹试爆成功四年之后才拥有原子弹的。

假如在二战结束后,苏军真的决心称霸欧洲,入侵西欧各国,美国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真的会使用原子弹。

别看朝鲜战争美国没有动用原子弹,那是事出有因。

首先南北朝鲜虽然当时是两个国家,但没有得到联合国承认,朝鲜战争最初就是一场内战。

其次,是美军首先入侵朝鲜在仁川登陆,志愿军才进入朝鲜,抗美援朝。所以,美国动用原子弹,没有法理上的依据。

如果苏联入侵西欧某个国家,或者暴露出占领欧洲的战略意图,美国也不是没有可能动用原子弹。

别忘了年一个小小的伊朗,都能让苏军做出让步,乖乖撤出去,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美英的介入。

当时苏联忌惮的东西很多,原子弹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场危机,其实就是美苏的一场较量。

伊朗危机两年后爆发的柏林危机,东西方两个阵营的较量也是以苏联完败告终。

连局部冲突苏联都没有能力硬抗,全面冲突苏联真没有那个实力。

客观地说,直到六十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苏联才有了跟美国全面对抗的能力,但充其量是势均力敌,也没有占据压倒性优势。

话又说回来,不仅苏联,美国也没有能力占领整个欧洲。

二战之后按照美国的实力,似乎可以占领整个欧洲,但无法持久。

那样的话,战争就变成了侵略战争;长期来讲,侵略战争不得人心,很少取胜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js/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