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
徐进:伊朗核问题正缓慢走向战略引爆点

作者:徐进

来源:世界和平论坛

引言   按照美国设想,新一轮伊朗核问题谈判应于3月31日达成一项框架性协议,但在洛桑美岸王宫大酒店举行的会谈还是在4月1日愚人节这天进入“加时赛”,延期一天。社科院徐进认为,从战术上看,伊核问题仍有通过谈判实现阶段性缓和的可能,只是,这种缓和只能推迟而无法消除战略引爆时刻、即伊朗迈过“核门槛”的到来。

  鲁哈尼自年8月就任伊朗总统以来,在核问题上一改其前任内贾德的强硬政策,态度变得比较灵活,表现出愿意妥协并与西方国家进行谈判的姿态。僵持多年的伊朗核问题谈判出现一丝曙光。

  年11月24日,伊朗与美、英、法、中、俄、德等六国达成一项阶段性协议,伊朗承诺停止进行5%浓度以上的铀浓缩,同时稀释或转化库存的丰度为20%的浓缩铀,停止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建设,允许更多的国际核查,而六国将不追加对伊新制裁并松绑部分现有制裁。其后,双方各自较好地履行了协议中的承诺,但随后的谈判进入深水区。伊朗坚持要求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而欧美等国则担心,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是虚,研发核武器才是实,所以不愿全面解除对伊制裁。

  今年3月以来,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正在进行艰苦的谈判,据说双方已就90%的问题达成协议。不过,这句话反过来听也可以是,容易谈的都谈完了,剩下的就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截止3月底,双方在以下四个争议点分歧非常大:一是离心机数量。美国要求伊朗将1.9万台离心机降至-台,但伊朗反对。二是阿拉克重水反应堆问题。美国要求伊朗将重水堆改变为轻水堆,以彻底废除其提炼和加工钚的能力,但伊朗坚持在保留重水堆的前提下降低铀的浓度。三是福尔多铀浓缩加工厂问题。美国要求伊朗放弃该工厂,但伊朗不同意。四是解除制裁问题。美国主张视伊朗的态度在20年内逐步取消制裁,而伊朗要求在签署最终协议后三到五年内取消。由此看来,双方争议的核心还是潜在的核武器研发权利和能力问题。

  虽然我们无法预判双方的谈判会成功、延迟还是破裂,但是,近几年来的国际形势发展证明,伊朗要想获得终极安全,就不能放弃研制核武器。

  伊朗是一个具有独特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的反美反以国家,在世界上的朋友不多,自年以来一直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安全问题。朝鲜和利比亚的境遇表明,有没有核武器对于政权生存的几率实在有天壤之别。卡扎菲政权数年前主动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在利比亚战争中遭到北约的无情打击,卡扎菲本人及其多名家族成员被杀和被捕。假如卡扎菲当年不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北约在军事干涉利比亚时很可能会投鼠忌器。

  卡扎菲政权在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已经大大缓和的情况下仍然被推翻,一个政治上积极反美却又彻底放弃核计划的伊朗难道会更有安全感吗?想必伊朗人对此亦心知肚明吧。

  伊朗的国内政治博弈使温和派鲁哈尼的政策弹性空间减小。伊朗总统并非该国“一把手”,其宗教领袖哈梅内伊才是最后说了算的人。目前看来,哈梅内伊和以军方为代表的强硬派希望伊朗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改善关系,但对搞好关系以及与美国建交缺乏兴趣。即使是与西方改善关系,前提也是伊朗要保留核权利。

  因此,鲁哈尼一方面希望通过达成协议来缓解伊朗的外部压力,实现提振经济、改善民主的竞选诺言;另一方面又要顶住西方压力,为本国保留核权利,至少是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否则自己在国内必遭哈梅内伊和强硬派的打压,这个“走钢丝”杂技的难度非常之高。

  由于立场相去甚远,伊朗和西方国家不可能形成一个能够彻底解决核问题且令双方都满意的方案。从战略上看,伊朗核问题已经形成一个“无解”的“死结”。由于核武器是获得绝对安全的最佳工具,这一诱惑是面临巨大安全威胁的伊朗所无法放弃的。

  在未来三到五年,伊朗会缓慢而坚定地逼近核门槛,伊朗核问题因而亦越来越接近战略引爆点。但是从战术上看,伊朗核问题仍有通过谈判实现阶段性缓和的可能,不过这种缓和只能推迟而无法消除战略引爆时刻的到来。

  徐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年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本文最初发表于《南方都市报》,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不代表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平台编辑:王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tp/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