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苦难是揪心的,却又是淡淡的。

伊朗电影《小鞋子》,讲述了家境贫寒的男孩Ali帮妹妹Zahra去修鞋匠那里取修补好的鞋子时,不慎将鞋子弄丢,为了不被父母责罚,他央求妹妹Zahra暂时保密,说两人可以替换着穿他的鞋子上学,并答应一定会帮她买双新鞋子。

Ali原本指望用他和父亲进城打工挣的钱帮Zahra买双新鞋,父亲的意外受伤打消了他的美梦。

学校举办长跑比赛,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Ali本来不愿意参加,但是为了这双鞋子,他还是参加了比赛。

比赛场上,Ali拼尽所有力气去跑,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得第三名,一定要得到那双运动鞋,这样就不用跟妹妹换着穿鞋了。

可是事与愿违,他跑了第一名,拿到了大大的奖杯。记者的采访,摄像机对准了他,Ali痛哭流涕,悲伤不已。

沮丧的他回到家中,把自己跑得起水泡了的双脚放在那圆圆的大水池里,小鱼儿亲吻着他疲惫的双脚。

这部电影我看过好多遍,每次都被这个孩子含泪的大眼睛感动的不行。观影的时候脑子里总是想起另外一个经典故事:莫泊桑的《项链》,贫穷而又爱慕虚荣的马蒂尔德为了参加舞会,借了朋友的一条昂贵项链,却在舞会结束的时候发现丢失了。为了偿还朋友的项链,马蒂尔德和丈夫借了高利贷买了项链,之后就是长达十年的打工还债,人也迅速苍老。多年后马蒂尔德跟朋友说出了实情,朋友惊讶不已,因为那条项链是假的,根本不值钱。

人生的荒诞与虚无,是那么的残酷和无奈,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更觉悲凉不已。可是导演想让我们看到的是苦难生活下的温情与信仰,那些支撑我们活下去的力量,有时候我想,可能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些苦难不算什么,这也契合了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宁可年少多受苦,不要老了活受罪”。

手足情深,爱的奔跑

电影里采用了长镜头和短镜头相结合的拍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苦难生活中的一对兄妹。

妹妹的鞋子已经千疮百孔,哥哥拿去修补,之后拿着鞋子回家的路上,给家里买土豆,不料鞋子被捡拾垃圾的人拿走了。

哥哥吓坏了,他知道那是妹妹唯一的一双鞋子,他知道自己的家境,他怕父母的责骂,于是他回家跟妹妹商量,以后就穿哥哥的鞋子,等哥哥上完体育课,跑回家把鞋子给妹妹,妹妹再跑去上课。

妹妹看了一眼哥哥的破鞋子,很不开心,但是也不忍心让哥哥受到责罚,就答应了哥哥。

于是从此,这一双小小的球鞋承载了哥哥妹妹的所有希望,无论刮风下雨,都可以看到这对兄妹拼命的奔跑。

可以传递的爱和善良

无意中,妹妹发现了自己的小红鞋被一个同学穿在脚上,她喊来哥哥一起跟踪小女孩,希望可以“夺回”红鞋子,可是等他们跟踪到小女孩回家后,才发现小女孩比起他们更可怜,父亲眼睛失明,还要做小生意,善良的Ali和妹妹选择放弃,回到家继续奔跑。

本来家境已经够贫寒了,每次妈妈做完菜,总是让Ali拿一些给邻居。

妹妹穿着哥哥的鞋子太大了,不小心掉进了水渠,她拼命的追赶,眼看着鞋子要被冲走了,幸亏善良的店主帮助了她。

Ali家的房东一直催他妈妈交房租,但是妈妈没有缴纳,房东一边催促一边继续让他们住着。

Ali买土豆的店主,明明知道他们家已经赊账太久了,宁可让他拿一些小的土豆,也不忍心拒之门外。

生活实苦,但是有了哥哥妹妹,邻居,房东,店主这些善良的人的互相慰籍,仿佛给苦难上了一层滤镜,让人感觉到无处不在的温暖。

信仰力

信仰是人生存的根基,信仰使我们明了生命的真相和宇宙的奥秘。信仰使我们脱离空虚、世俗、卑贱、持守生命中的神圣,信仰使我们有面对苦难和死亡的力量。信仰力是无穷大的,它能让人在无限悲凉中获得勇气与力量。

电影有个细节很感人,爸爸下班从工厂拿回大大的拿敲碎,然后给到教堂使用。爸爸一边敲糖块一边对家人说:“家里没有糖了,明天要买一点”,女儿说:“你手上不就是糖吗?”爸爸很严肃的说:“这是教堂用的,不是我们的”。小小的一个细节,将爸爸的信仰,善良,淳朴充分表现了出来,也很好的教育了子女——纵使我们不富有,也绝不拿别人的东西。

小鞋子,处处为我们传达着简单却感人至深的温暖,爱不一定要是华丽的衣物,数不尽的金钱才能表达。爱,就是当阿里发现萨拉的铅笔短得她的小手都握不住时,默默地将自己的笔放到她面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wb/10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