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洋中医”艾森:中医药典籍“出海”如何破译介关?

中新社济南4月26日电题:中医药典籍“出海”如何破译介关?

——专访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伊朗籍专家、“洋中医”艾森

中新社记者赵晓

近年来,中医药不断被西方人认可和尝试,中医药典籍对外传播迎来新机遇。作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医学体系,绝大部分中医药常用名词、专业术语难以在西方话语体系中找到完全对应的释义,因此中医药典籍“出海”,首先要破的就是翻译难题。

中医药类图书典籍如何克服“走出去”的语言障碍?怎样让海外民众更好了解、使用中医药?就读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有着近10年中医药典籍翻译经验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伊朗籍专家艾森·杜思特穆罕默迪(英文名EhsanDoostmohammad)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针对中医药典籍的译介和传播发表了见解。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曾完成《黄帝内经》《素问》《金匮要略》等多部中医药典籍的波斯语翻译。从您翻译出版图书的经验来看,中医药图书和典籍在海外尤其是波斯语国家的传播情况如何?

艾森:目前,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等其他类型中国图书在海外渐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wb/10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