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述这场马拉松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段历史:

年6月28日,伴随几声枪响,奥匈帝国王储及夫人斐迪南大公夫妇中弹身亡,巴尔干半岛这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被枪声所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史称“萨拉热窝事件”。

这座城市在近百年来千疮百孔。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萨拉热窝一度十分时髦,是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大都市,走在世界最前列:年它成为欧洲首个、也是全世界第二个全天运行路面电车的城市(第一个是旧金山)!然而不幸的是,一战战败,这片土地建立起南斯拉夫王国;二战战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建立,年,萨拉热窝还举办了冬季奥运会;年代,南斯拉夫解体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成立,首都定为萨拉热窝。

然而,在此之后萨拉热窝这个名字却更加频繁的出现在电视新闻里,充斥着血腥和暴力。波黑这个国家主要有三个民族:塞尔维亚族(塞族),克罗地亚族(克族),早年皈依穆斯林的穆族。南斯拉夫解体后,穆族和克族仗着人多搞全民公投,宣布独立,而同在这片区域内生活的塞族人则要求归属塞尔维亚,于是内战开始,史称”波黑战争“,近20万人死于战乱之中。而自年4月5日塞族共和国军队开始围困萨拉热窝部分地区,一直到年2月29日,持续44个月的萨拉热窝围城由此成为现代历史上对一座城市最长时间的军事围困事件。

年,《代顿协议》签署,波黑形成两个政治实体: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国家有两套行政,法律,和金融系统。总统每八个月由三族之间轮流坐庄。也有着各自的首都。这其中,波黑联邦的首都就是萨拉热窝。而塞族共和国在法律上的首都叫做东萨拉热窝(注意,这并不是萨拉热窝哦),实际上的首都是巴尼亚卢卡。

近百年的磨难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进入21世纪之后,复兴重建的萨拉热窝,重新成为旅行者聚焦的热点。旅行指南《LonelyPlanet》在“世界都市”排行榜中将萨拉热窝排在第43位,这个名次要高过同样是前南斯拉夫诸国各个观光都市,萨拉热窝还被列入年最值得去旅行的十大都市之一。年,萨拉热窝获得年欧洲文化之都的提名,是唯一获得提名的欧盟以外的都市。而年3月,萨拉热窝战胜了全世界其他多个都市,被旅行博客Foxnomad评为“最佳旅游都市”。

而即将在这座城市举办的马拉松——萨拉热窝半程马拉松,才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萨拉热窝被称之为“欧洲的耶路撒冷”,以它其宗教多样性闻名于世,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犹太教数世纪以来都共存其中,直到20世纪后期为止,萨拉热窝都是欧洲仅有的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和犹太教堂可以比邻共存的大都市。而这场萨拉热窝马拉松的特点就是,你将看到许多戴着头巾、穿着长衣长裤的穆斯林女性跑者!

为什么说独特?知行君为大家介绍过很多中东、泛中东地区的马拉松赛事,比如伊朗、阿联酋、阿曼等等,然而在这些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马拉松比赛中,单看马拉松的赛道照片,你却很难在其中看到穆斯林女性跑者,让你不禁想问,当地的女性跑者都去了哪里?!

而萨拉热窝一半的穆斯林人口,在马拉松比赛中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萨拉热窝半程马拉松赛始于年,旨在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鼓励参与者努力实现自我突破,而这,大概就是穆斯林女性跑者喜爱参加这场马拉松的原因吧!

在很多人的眼中,充满宗教意味的头巾意味着性别压迫、歧视和落后,不过也有不少穆斯林女性认为,“当我戴上头巾,人们就不会评判我的外表,而会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wb/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