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交对中国外交改革创新的启示
俄罗斯外交对中国外交改革创新的启示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的变化,世界秩序正在经历巨大的变更,中国外交作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重要窗口,亟待改革创新。俄罗斯凭借实用主义外交风格,外交高度重视利用国际法,在国际社会获得大量外交利益,这可以给予中国外交改革一些启示与思考。新时代中国外交应该更重视实用主义,要明确自身利益;同时应该重视国际法研究,善用国际法推动外交工作,以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国内,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强调: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对外工作要以运筹大国关系和经略塑造周边为重点,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面对近年来“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的国际乱象,乱云飞渡之际,中国如何在全球秩序大变局,权力结构大变局,观念结构大变局中勇立潮头,把握世界脉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稳定优良的外部环境必不可少,而外交作为中国与世界互动最为重要的窗口,迫切需要改革创新。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中国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俄关系是世界上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 很多关心俄罗斯的朋友都会发现,俄罗斯在经济形势萎靡,国力衰退,饱受欧美制裁的内忧外患下,依然在世界各个热点地区掌握重要话语权,如叙利亚,利比亚,伊朗,苏丹,朝鲜半岛,委内瑞拉,乃至北极等等,在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冰洋都能看到俄罗斯的身影。俄罗斯凭借精准明确的外交布局,巧妙杰出的外交手段,获得了大量的外交利益,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参与者。而中国有着远超俄罗斯的国力,却在很多国际问题上束手束脚,外交常处于被动状态,这是值得深思的。本文试图总结俄罗斯外交风格特点,以对比中国外交,归纳出对中国外交创新的一些启示。本文从两点展开,一是俄罗斯实用主义外交风格,即四两拨千斤,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二是俄罗斯外交上利用国际法,维护自身利益。就俄罗斯的中东外交展开,对比中俄参与叙利亚问题,伊朗核谈等热点问题的外交差异,以及外交成果差异。最终得出结论:中国外交在实践中缺乏实用主义外交,很少寻求国际法支持,认真研究国际热点背后的国际法,在一些国际焦点问题上,被动应急处理多于主动迅速出击。因此中国外交亟待创新。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曾说:用四个主义总结俄罗斯,那就是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实用主义,爱国主义。[2]而实用主义不仅仅体现在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军事上,在外交领域同样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对于中国外交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中国外交思维常常是算大帐,看大局。就某一问题与其他国家,地区组织沟通处理总是要先确定双方关系,处于何等层次,是伙伴关系,还是战略伙伴关系,亦或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等,确立关系定下基调,两方关系大局是稳定的,所以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即使损失一点也无伤大雅,关系立场决定利益。而事实上,有形无形之中,中国失去了很多本该属于自己的国家利益及外交利益。而俄罗斯恰恰相反,利益为先,重要的利益需求是不是得到满足,这就深深体现了俄罗斯外交的实用主义风格。这里不是鼓吹这种现实主义的利益观念,而是试图指出,在很多国际问题上,问题的本质都是利益,利益为先。政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东方人与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几千年来,东方与西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人的思维过程跟世界观密切相关,社会实践产生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思维过程,思维过程反过来为世界观和社会实践提供佐证。[3]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但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并不意味着不能相互理解和借鉴,俄罗斯与中国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土壤,但是有相通之处,实用主义的思维可以为我们中国外交思维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1、四两拨千斤俄罗斯外交常常以“四两拨千斤”著称,即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俄罗斯外交方针针对当今世界俄罗斯外部国际环境的整体判断,立足本国的利益需要和实际能力,根据地区形势发展灵活果断的采取务实进取的手段。例如在中东地区,俄罗斯外交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和该地区彼此友好或敌对的各方都保持联系,是少有的同时与伊朗、土耳其、叙利亚、沙特、埃及、以色列保持积极关系的国家之一,所以俄罗斯在中东是协调者,通过外交积极参与中东事务,把冲突的各方撮合到一起求同存异,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外交往中俄方一直极力避免前苏联的意识形态。俄罗斯实际希望中东在可控的情况下有纠纷和争端,此时俄罗斯作为一个协调者,发挥积极调和的作用,这是其在中东的外交政策。相较于被指责利用混乱的美国,俄罗斯更是一个善于在“混乱”中寻找机会的大国,“乱中取胜、时间换空间”是俄罗斯屡试不爽的外交策略。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介入叙利亚问题,俄罗斯与叙利亚和土耳其建立了“准盟国”关系,增强了反击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制裁俄罗斯的能力。年俄罗斯牵头在中东组织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三边峰会。年12月20日,俄土伊三国就在“阿斯塔纳进程会议”上达成了一致: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拒绝了以打击反美武装为幌子,美国扶植库尔德武装在叙利亚建立自治的倡议。目前,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国组合成为牵动中东格局演变的重要力量,在多方向、多层面释放地缘政治作用,主要表现为主导叙利亚局势走向、推促美国地区盟友体系分化和扩大三国地区影响。俄土伊组合对特朗普政府中东战略的推行构成挑战。美国不断尝试拆散该组合,但至今未果。该组合深刻牵动了大国博弈、地区诸强角逐,有力制约了美国中东政策的推行,对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合作产生重要影响。[4]而之前IS恐怖主义势力大行其道的时候,俄罗斯牵头组织伊拉克、伊朗、叙利亚、俄罗斯四国的反恐情报联盟,以反恐为外交契机,俄罗斯在中东正形成覆盖从西阿富汗到东地中海地区的影响力之弧。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卡尔洛夫在安卡拉遇刺身亡也丝毫未影响俄土关系,相反,两国围绕此事件达成反恐共识,并在情报交流、人员培训、反恐互助等领域展开合作。同时俄罗斯高调为遇刺大使举行国葬,获得国内国外舆论的高度正面评价,此次事件使得俄罗斯和土耳其同仇敌忾,实用主义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俄罗斯并没有在中东付出很多财力物力,实际消耗远低于美国,但在中东却有着逐渐增加,甚至有赶超美国趋势的影响力。表面上俄罗斯因为叙利亚问题牵扯很多精力,-年,在IS势力以及各种反政府势力的攻势下,巴塞尔政权危在旦夕,普京果断做出决策,大力介入中东事务,下令出兵叙利亚,实施对IS暴恐势力实行军事打击,这一点体现了俄罗斯应对变局的政策灵活性、原则坚定性、实际有效性和果断性,决定性的扭转了格局,保住了巴塞尔政权,也使自己成为了叙利亚局势的最大受益者,俄罗斯实行的是强烈但是有限度的军事直接干预,最后能够见好就收,四两拨千斤。统计俄罗斯对此实际的支出,我们发现俄罗斯在叙利亚实际上每年预算只有5亿美元,武器基本上都是一些库存的武器。17年根据防务研究机构简氏防务(IHSJanes)以及英国《金融时报》的计算,即使俄罗斯继续以当前水平进行一整年的空中打击,所需资金也不到年国防预算的3%。此外,当下国际社会把目光聚焦在美国与伊朗冲突时,俄罗斯迅速抓住了机会,巩固了与伊朗的“准联盟”关系,从而扩大了俄罗斯在中东海湾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俄罗斯的务实外交并没有忽略亚洲,通过连接南北铁路和天然气管道的经济合作与朝鲜,韩国政治关系的不断加强,通过北极-2天然气合作协议缓和与日本关系,通过俄罗斯——东盟峰会,试图实现欧亚经济联盟与东盟一体化,与印度的全面发展特惠战略伙伴关系,主导欧亚经济联盟与印度进行自贸区谈判[5],暧昧的是俄罗斯始终拒绝与中国建设自贸区,更是将实用主义发挥到了机制,欧洲有俄法德,亚洲有中俄印,这种实用主义外交使俄罗斯在全球外交占据较强的主动性。反观中国,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中东的安全事务一直由美国主导,中国参与中东事务的意愿和能力都不足,在中东的话语权较弱。中国的外交侧重点几乎都集中在能源上,当今中国作为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大调整中的主要变量,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积极推动者,无论从大国外交理念,还是从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的需要来看,中国都已经有充足的理由和足够的资源,以更积极的姿态更实质性地参与包括中东在内的地区安全治理并在其中发挥独特作用[6]。在此俄罗斯的实用主义风格对中国有借鉴意义。那么回顾去年,中国在参与其他地区全球事务的时候做了什么?王毅外长在外交部年新年招待会上的致辞指出:在中东,中国首次举办中东安全论坛,提出促进中东安全的中国方案。在南亚,我们穿梭斡旋阿富汗问题,开展中阿巴、中美俄对话,首次举行中美俄巴四方会议,支持阿富汗人加强内部对话。[7]可见当前的中国外交在参与全球治理中的大方针是侧重帮助搭建沟通对话平台,提出中国方案,而不亲自“下场”参与,多数时候仅表示谴责,同情,或者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投票中投反对票以表示立场,最为主动的外交方案是派遣维和部队,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在美伊冲突中,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我们对当前中东地区局势保持高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wb/6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多名政界高层死于新冠,伊朗的疫情危机到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