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济宁middot非遗兖州的请
一座城市有多少种风情和姿态,进入这座城市亦有多少种路径和方法,在声音里,遇见济宁,FM.8品读济宁。 兖州的春风俗“请猴”,主要流行于解放前至建国初期鲁西南地区的城镇、农村。在兖州市境内有近百年的传承史。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冬闲期间,兖州一带乡村的群众,以村庄为单位,携带祭祀用具和简单演唱服装道具自发组成“请猴’祭拜队伍,走村串巷,一路由群众或孩童自愿扮成“小猴”跟随其后,队伍不断壮大,“请猴”的喊声回荡四野。 “请猴”到一处高岗或村头人群观众密集处,便摆上供品,拈香焚纸,顶礼膜拜。随后,由村里的民间艺人扮成“猴王”,其形象火眼金睛,口中念念有词。“猴王”开始表演“大圣附体”,以严正的口吻贬斥村中千夫所指、口碑不佳的人。“猴王”边舞边说,左摇右晃,指桑骂槐,揭露某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劣迹。将他的恶事丑事一股脑的端出来,让有劣迹的人“丢人现眼”,挨了骂还“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若有人对“猴王”的指责有反对的表示,便是得罪了“神灵”,众人可以群起而攻之。比如“猴王”见哪位不孝子心里不服,就大声唱道:“你个小子别嘟囔,骂你打你不冤枉,再若不孝天雷打,吃我一顿金箍棒!”唱罢,这“猴王”蹦下桌子,拣起一根木棒,一路舞动着向那人奔去,吓得“不孝子孙”作揖打躬,一个劲“大圣爷爷”的告饶着。在众人的相劝下,不孝顺父母的人发下“从此孝敬父母”的誓言,并献上葫芦、地瓜、烧酒,并感谢“孙大圣”指点迷律。 在那时的兖州城乡,凡“请猴”期间,市民村妇打爹骂娘、欺公婆的事基本杜绝。“请猴”民俗,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除暴安良,医正乡风民俗的美好愿望。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删 特别鸣谢 济宁市文化馆(原济宁市群众艺术馆) 参考资料 《济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团队阵容 主播:剑峰 责任编辑、音乐录制、录音合成:传景 版头制作、录音、音频剪辑:秦建 图文编辑:丹青 审核:乐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wb/9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猜比分赢红包见证历史三狮军团与克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