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云端的日子
夏天的时候去长沙出差,一直下着濛濛细雨,那时住在90层的酒店房间里,往外看去只有一种半透明的灰白色,我误以为那是窗户外的一层薄纱帘,可是每到早上又有明显的天光。直到走的时候,同行人才跟我讲:那道白是窗外的厚积云。我心想:哎呀,糊里糊涂在云里睡了两天。 我鲜少有住在高处的经验,直到今年搬至高层,日落时分躺在落地窗边,松软软的云就漂浮在脚边,有一种不真实的轻飘飘的触感。 高处俯瞰城市,视角是完全不同的,小小的楼、小小的路,人是忽略不计的,而远方近在咫尺,远和近的尺度被模糊,视野辽阔无边。 我住过最高的酒店在上海,距离地面米——全世界没有比这更高的酒店。这家J酒店今年夏天开张,早有耳闻,搬家前有几天家里一片混乱,一时兴起拎着箱子就来了这里。抛开地面的嘈杂,住在云端。 晚上站在落地窗前,看这座充满栉比鳞次大厦的城市,夜幕中宁静又深邃。想起自己生活过的七年,不知不觉将自己的全部融入其中,在它威严的审视和温柔的慰藉中前行…… 这几天住得我真的很快乐很轻松,J酒店虽然地处陆家嘴中心,但并不给人十分严肃紧张的感觉,喜欢它的服务(很有人情味儿)、食物(每一家餐厅都精致且经得起推敲)、非常不同质化的风格(有一些雅致古典的东方情趣)。所以一写起来滔滔不绝,干脆这篇就叫作“住在云端的日子”。 J酒店的位置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的顶端——那是上海最矜贵闪耀的地段陆家嘴的中央,可俯瞰陆家嘴引以为豪的几座地标性建筑。虽然今年刚开放,但锦江集团已经为它准备了十年之久。 进J酒店,高速电梯运转,1分01秒从地面抵达层的大堂,城市车水马龙。在顶天的高度上,不远处的东方明珠已经渺小起来,云朵近乎与视线平齐。云端之旅已然开启。 不同于很多商务酒店的昏暗和沉重色调,J酒店整个敞亮、洁白。从大堂到餐厅,直至步入房间的每一处角落,采光极好,浅色调为主,灯光也通透明亮。 尤其是没有任何顶光!灯带都是暖色柔和光,确保我们站在哪儿脸上看起来都没有阴影;而且有专门独立的梳妆区域,同样也是面光为主。这一点我特别留意,大部分酒店的镜子前面都是以小射灯为主要光源,化妆只能凭手感,看不清轻重。J酒店可以说十分女性friendly。 我住的这间是面积比较大的「云上套房」,以温暖的木色为主,除了有梳妆区域,也有单独的衣帽间。 私密性也做得很好:所有的房间,都配有“无接触服务”,需要换洗的衣物,就直接放在房间入口的管家柜里,按下指令,管家就可以从另一面递送衣服,却不需要打上照面。 书桌与床头柜上的ipad,可以直接智能化操控房间里所有的设备?? 而且我发现,虽然整体非常现代,但又有好多古典的「玉兰花」元素,譬如不同区域的隔层用的是雕有玉兰花的水晶和夹丝玻璃;连浴缸也是玉兰花的造型。或许因为白玉兰是上海的市花,沪上雅致生活的情趣,点滴之间流露。 洗护用品来自爱马仕,味道是我喜欢的橘绿之泉;浴盐是我家也在用的MillerHarris,最有名的伯爵茶,有清幽香气。 窗边的书桌,可能是房间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落。楼层渐入云端,内心格外安静。 (抽屉里甚至把各种规格的网线与充电线,便签纸、订书机、签字笔等等全部准备好了,比我自己的书桌还周全)。 夕阳的时候坐在窗口,抬头看见一轮落日缓缓下降,映得天空一片绯色?? J酒店被大家所熟知的是它的艺术性,我觉得真正有意思的是,酒店里的艺术作品是没有一个固定方向的,既当代又古典,既有西方的色彩缤纷,也有东方的雅致情趣。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 西餐厅的《青红蓝绿黄》-邹亮 层大厅的《芭蕾舞者》-PaulineOhrel 层的《合相》-曹云 层《云扇》-施君 最喜欢的是层的锦筵中餐厅。层层中式门楼构成的悠长的长廊,墙面上每一朵花都是由红色琉璃烧制的传统漆雕,颇有些张艺谋电影的质感?? 走廊的对面,是一座琉璃雕的「祥龙戏珠」?? 中餐厅的私人包间房分别以“金、木、水、火、土、琉璃、珐琅”元素为不同主题,又分别对应一个主色调。名字则是以旧时上海街道的名称命名,“升荣”、“长乐”、“永福”…… 门上的描金绘画,甚至是艺术家在现场亲自画上去的,描摹了古代江南的市侩街景,还能看见笔触的凹凸质感。 虽然是地道幽静的中式风格,屋中用的吊灯却是典型的意大利穆拉诺彩色琉璃——我最近正在迷恋这种水晶般镶嵌着金箔的彩色玻璃,所以一眼就注意到了。西洋与东方之交汇,也是非常上海风情的一种融合。 而这一间由全部由珐琅雕成的鸾凤羽翼的灯光顶,实在是太震撼了?? 还有一幅作品是我喜欢的,在层的“锦上田舍”日餐厅,走廊尽头的三把折扇,是艺术家施君的《云扇》。分别用的是24k金、琉璃雕刻和黑金珐琅手工制成的。入夜时走近,暖黄的光与窗外的幽蓝相衬,倒有一种“举杯邀月”的情怀。 日餐厅的房间,清雅静谧,连桌子都是泛着盈盈光泽的天然玉石桌。(“小龙女的寒冰床?”我脱口而出。) 私以为,J酒店的新中式风格房间,甚至比现代房间更有特色:琉璃翡翠色茶几,配龙纹图案的沙发纹案,就很恢宏,但并没有冷冰冰的距离感。 说实话,这一两年我对中式风格研究的越多,就越觉得高级、内秀、厚重,sophisticated。 有一天下午去层天之锦餐厅,叫了一份下午茶套餐,名为「丝绸之路」。这大概是我见过最有创意的茶点之一,无论是食材的选择,还是造型、寓意,都在回顾古时陆上丝绸之旅的漫漫路途,像是经历了一趟横贯东西的奇异之旅。 譬如说底层用白巧克力雕刻而成的钟楼,是古时西安城最标志性的建筑;甘草杏形状的巧克力代表的是甘肃,因为甘草杏是甘肃的名产;再往上的两款,依次是新疆和伊朗,材料分别是新疆的特产哈密瓜提子干酸奶与源自中东的开心果覆盆子;红茶香草布蕾代表着土耳其,金字塔显然是埃及,直到最上层的罗马,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 食物本身也经过了细心烘培,样样讲究精美,与很多酒店千篇一律的下午茶套餐截然不同。 刚好天之锦餐厅门口的墙壁上,也将一幅长达30米、古时丝绸之路景观的壁画,用马赛克镶嵌的方式复刻下来。 下午茶时间偶遇落日时分,夕阳穿过玻璃窗投射进来,金色的余晖继而洒满上海城的各个角落,壮丽的上海景致里,多了一丝柔软的印记。 说到食物,我觉得完全可以成为J酒店的招牌。 层的意大利餐厅,其实是比较偏意大利南部的地中海风味。不仅厨师来自意大利,为了获得最正宗的意大利面食,开放式厨房的一角,甚至专门设有一个意面专区。 午餐发现一个意外的惊喜,羊排极好,鲜嫩多汁,目前肯定是我在上海吃过的最喜欢的羊排top3. 天之锦餐厅,第层,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景观餐厅。如果天气好,会遇到这种红蓝渐变的天际线,油画里走出来的天空。 晚上约了男友来吃晚饭。天之锦主打融合料理,有中式、西式和融合菜单可以挑选。 我们俩分别选了中餐和西餐,才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几乎我们上的每道菜食材都是同款或类似,却由两种烹饪方法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彩色。光是一顿晚餐,就将中西美食的精髓显而易见地摆在了一张桌子上“较量”。 中餐是十五年花雕浸三头鲍搭配千岛湖的鱼子酱,西餐便有日本海胆扇贝搭配奥斯特鱼子酱;中餐是现刨黑松露慢烤和牛,西餐就有黑松露洒在羊肚菌意大利饺子上;中餐的鱼是清蒸东星斑,西餐的鱼就是煎多佛比目鱼…… 云端的夜晚结束在84层的弋酒廊,靠窗的包间简直大到可以容纳几十个人,外滩夜色的全景尽收眼底,恍惚间跟走进了顾里的派对似的…… 人手一杯热水咋回事?如果你最近来,可以试试秋季限定的「桂碧佳人」——连名字都很上海style,香槟中倒入桂花陈酒,混合着蓝柑糖的甜,杯身以桂花与玫瑰花瓣作为点缀,香醇又有一点优雅。而且在看起来纸醉金迷的弋酒廊,是可以点上一碗喷香的葱油拌面的。一碗热腾腾的面,一杯桂碧佳人,配上陆家嘴的霓虹夜景,就特别上海style。 夜深了,酒廊的上海老爷叔讲:晚上凉了,给你们准备了吧台边上暖和的位置,冷了就进来哦 J酒店的很多遇见都是暖心的,回家后发现餐厅给我打包了一份伴手礼,一块叫作卡普里娜的小蛋糕。里面的纸条上写着它的由来:因为一个意外的“失误”,诞生了这种酥软绵滑、众所皆知的蛋糕。 所以,“有时候即使失误也会带您走向成功”,纸条上这样写着。 匆忙离开前也顺手给他们留了一张感谢的纸条,谢谢带来的松软自由的云端里的日子。 内容排版协助:小孟看展记03|我给你一颗洋葱,那是用牛皮纸包装的月亮装修之后,我学会了:吃亏是福、船到桥头自然直、买都买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xf/9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活的香料,西班牙藏红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