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影片《一次别离》是一部让人纠结的影片。影片结束后我凝目沉思,似乎感到任何别离,何种选择,哪样结局都是悲哀的,都无法圆满。影片由妻子西敏想要离开伊朗国土,离开孩子成长环境糟糕透了的家准备移民,而丈夫不愿意丢下患痴呆症的父亲,两人别离(离婚)开始,紧接着留下了一系列的别离。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纳德家做女佣的瑞茨,她眼睛里透露出来的是唯唯诺诺,言行中又是百般谨小慎微。她不惜承受违背清规戒律的罪名,小心翼翼地服侍着痴呆老人,然而换来的只是男主人纳德的不屑一顾和冷眼相待,甚至怀疑其偷窃,从人格上藐视她,侮辱她。直至看到父亲被反锁摔在地上,愤怒之下将女佣推出家门,导致女佣流产,与肚子里的未出世的小生命的别离。这样的别离,看似是一次例外,然而他是由影片中生活细节所勾勒出来的两个不同阶层的别离,是贵富贫贱之间的别离,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影片尤为触动我的是最后一部分。在金钱和信仰之间,底层的女佣选择了忠实于自己的信仰,说出了流产的真相。这是灵魂深处的一次拷问,是宗教信仰和生活现实的一次别离,是法律和灵魂底线的一次别离。也就是这样的一次别离,现实崩溃了,瑞茨的家庭绝望了。影片的绝妙之处就在于没有为这样的别离送去上帝的赞美,没有让各自阶层的生活状态有所“感动”而“反转”。在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对每件事做出对与错的评判,总以为爱憎分明是人的美德,然而现实中,往往许多事善恶交织,对错难辩。一次次地选择,一次次地别离,真的无法说清哪个选择是高尚的,那一次别离是有意义的。就像影片结尾,小女孩在选择和谁生活在一起时的那样,虽然心中有了答案,仍然难以启齿,幼小的心灵已经承担了承受不起的生活之重……。故事如此,电影依然如此!生活如此,我们何不如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zh/1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