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禁止女性开车,是为了防止被强奸吗?

“何时才能摘下黑面纱?”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名叫《伊朗"进步女性"如何毁灭了自己的国家》,讲的是“进步女性”参加了推翻巴列维王朝的伊朗伊斯兰革命,结果迎来的是霍梅尼的神权统治。

据说许多伊朗女性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亲手断送了自己和女儿穿迷你裙的自由”。作者的意思大概是,“进步女性”太过于幼稚,反对一个现代导向的威权政府,结果被更反动的势力所利用、毁灭,也算“求仁得仁”。

对这个说法,自然有反对意见,伊斯兰革命其实是伊斯兰传统主义者与世俗的巴列维极权政府这两极之间的斗争过程,是宗教政治对世俗政治的反扑。舞台的中心是长着大胡子、脸色严厉的大阿亚图拉霍梅尼,以及高喊“真主至大”的宗教学生,其他人只是配角。

如果我们要为支持推翻巴列维极权政府的“进步女性”恢复名誉,我们就必须指出,伊朗革命的根源。

富有盛名的伊朗政治研究者米萨格?帕沙(MisaghParsa)在《伊朗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年的伊朗革命并不是一场有凝聚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而是一场多元革命,其主要参与者的目的是政治性和世俗性的。只是由于后来霍梅尼篡夺了政权,才倒果为因,用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来解释伊朗革命的根源。

米萨格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这个说法加以了论证,一是伊朗革命主要参与者们的动机,二是革命时期霍梅尼自己的言辞。

年伊斯兰革命霍梅上台

大多数参加伊朗革命的伊朗人是通过清真寺网络动员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想要建立一个神权国家,而是因为清真寺在当时相对能够提供某种遮护,毕竟伊朗还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巴列维国王对清真寺下手还有顾虑和困难。

事实上,没有哪个主要阶级是为了进行社会文化改革而加入革命的。换句话说,革命者参加革命的理由并不是出于对比基尼的反感。

霍梅尼的优势是善用时机,年10月伊朗正在制定宪法的时候,霍梅尼倡议建立法基赫体制,正面临各方的抵抗,美国人正好收留了巴列维国王,这在伊朗掀起了空前的反美浪潮。在鼓动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后,霍梅尼利用从美国使馆获得的文件,掀起了一股抓美奸的运动,利用空前的民族主义情绪,将修宪同反美结合在一起,迫使其他方同意之。

年9月,萨达姆入侵伊朗,打响两伊战争,霍梅尼又顺手牵羊将军队调往前线消耗/整肃,以免军事政变。

霍梅尼用来建立其特权的另一套方法是远交近攻,挑动其他派别内斗。用右派斗左派,再用左派斗右派,这手法在我们的某些时期里似曾相识。

霍梅尼先同左翼一起打垮了世俗民族主义者之后,再同伊斯兰民族主义者一道消灭了左翼力量,最后利用两伊战争的机会清除了伊斯兰民族主义者。到了年6月,霍梅尼打垮了最后一个政治对手,免除了巴尼萨德尔的总统职务。

再接下来就是近两年的血腥清洗。到了83年的5月份,霍梅尼终于彻底清除了内外对手,该年8月,政府宣布,一切世俗法律均作废,不再生效。

年,伊朗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性着装规则,要求所有女性都戴上黑色头巾。

伊朗革命后成立的革命委员会共有26个成员,除四人死于反对派的刺杀之外,因他们在年9月反对宗教专制而被暗杀,另外八人被霍梅尼或囚或杀,十人退出政界。这些革命领袖的高清洗率其实也说明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复杂形势下的结果。这手法同样那么似曾相识。

教士们最终取代政府成功地接管了这个国家,正是世俗力量缺乏进取心才使得教士接管成为可能。事情的发生正是这样,陈安全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及其世界影响》中对霍梅尼掌权过程做总结的时候说道:“原教旨主义者之所以得到最后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比对手在权力政治的游戏中玩得更精明……

在一个具有浓厚的伊斯兰历史与社会背景的国家里,就不要指望变革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人们只能在世俗的独裁者与反动的神权统治之间择一而处。同样,反思一下,在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国家,若有文明与野蛮的交锋与变革,是否也会如此呢?

好,现在回到开头。是不是进步女性毁灭了自己的国家呢?答案是,“否!”,是霍梅尼毁灭了自己的国家。“进步女性”不能为自己无法控制的历史进程背锅,伊朗革命走向伊斯兰革命并不是她们的错,她们曾加以反抗,她们失败,她们的后辈到现在还在抗争中。。

因为她们怀念40年前曾经拥有过的自由,比如以下这组照片:

年,校园一角,德黑兰的女大学生衣着时尚足以吊打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伊斯兰革命前女人是不用穿黑色罩袍的,美式装扮是满大街随处可见的。

如今伊朗的女性,连游泳都要穿着罩袍,有很多她们从来都没见过的照片,却的的确确是他们长辈们的曾经。

霍梅尼当局严禁女性在公众场合露出肌肤,否则会遭到宗教警察的逮捕和骚扰,甚至制定新的法律,禁止女性骑自行车的各种禁令,但人民在此之前,并没有被完全剥夺穿衣的自由,哪怕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也不至于此。

年,国王巴列维一家在宫廷的合影

这个穿着时髦的男人,让信奉伊斯兰教的女人们,脱下了戴了近千百年的黑色面纱。直至伊斯兰革命霍梅上台。

伊朗在古代时称为波斯,所谓的波斯美女,金庸的读者们肯定有所耳闻。

从小就是美人胚子

如今她们被黑纱遮盖,但身上那股天然的时尚气息,依然难以掩盖。她们一样会烫发,有精致的妆容和红嘴唇,并不因为在街上戴黑纱看不见,就放弃对美的追求。

伊朗摄影师曾经拍过一些伊朗美女,简直美到神魂颠倒。伊朗女演员TaranehAlidousti,虽然没有摘去头纱,但还是难掩美貌。下图是她参加第69届戛纳电影节的照片。

这颜值你们随意感受一下

伊朗女星格什菲·法拉哈尼,更是美得不可方物。但是在年,因她在国外拍情色戏被伊朗列为“国家最不受欢迎的人”,被禁止回国,甚至被威胁要“割下乳房”以示惩罚。

但出生于艺术世家的什菲·法拉哈尼不仅毫不退让,反而勇敢坚定的大声反问“凭什么,女人和男人不能平等对待?感谢巴黎,女人不必因性冲动而羞愧!”除了国内的父兄和民众之外,欣赏她的人也很多,就连国际上的各大导演也开始纷纷向她抛去了橄榄枝,让她拿下了柏林银熊奖和第16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但什菲·法拉哈尼的为争取国内女性权利的抗争和努力,以及对国内女性的启蒙效果仍然微不足道,那片黑深邃的黑暗依然深不见底,年,德黑兰街头举行支持穆斯林面纱的集会游行,伊斯兰革命爆发25年后,支持强硬派的妇女们上街游行,抗议政府在推进强制戴穆斯林面纱的法律方面执法失败。参加抗议示威的人一律穿从头罩到脚的黑色长袍,唯一的例外是上图这个小女孩,很大概率上,她长大后将和母亲一样。。

和什菲·法拉哈尼一样,伊朗裔女数学家玛丽娅姆·米尔扎哈尼也一直在为争取国内女性权利而抗争,3年前,她成为全球唯一一位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女性,被称为穆斯林国家女性的楷模。

但天妒英才,去年年仅40岁的玛丽娅姆·米尔扎哈尼因患乳腺癌去世,她的离世令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这个拥有着深厚宗教传统的国度,米尔哈扎尼不戴头巾的照片在媒体上出现,触发了人们对这个国家文化与未来命运的思考与争议。在古老禁忌与新时代自由精神不断冲撞的今天,伊朗将会经历怎样的蜕变?还是继续在无尽黑暗中沉沦下去?

孙者行

谢谢鼓励!欢迎转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zh/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