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别克族是中亚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

现代乌孜别克人主要生活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国家和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的乌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喀什、乌鲁木齐、莎车和叶城等地。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民族乡,也是新疆乌孜别克族的主要聚居区。该乡成立于年7月,由西吉尔乡原属的大南沟牧业村和英格堡乡原属的东沟牧业村合并组建。

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人

乌孜别克族的名称,最早来源于十四世纪蒙古帝国的金帐汗国--钦察汗国的统治者乌孜别克汗。其统治的汗国由此被称为“乌孜别克汗国”国人也被称为“乌孜别克人”。十六世纪,由钦察汗国分裂而出的白察汗国的昔班尼汗,率乌孜别克游牧民由北方草原南下中亚河中地区。他们推翻了帖木儿王朝,带来了“乌孜别克”这一名称,与当地操突厥语的土著农业居民融合,形成中亚的乌孜别克民族。中亚乌孜别克人及其祖先,和我国新疆各族人民有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和友好往来。其中一部分人陆续迁人我国新疆定居下来,成为我国的乌孜别克族。

清朝统一新疆后,在西北地区与浩罕等汗国为邻,中亚乌孜别克人,特别是商人来中国新疆的日益增多。当时被称为“安集延人”、“浩罕人”、“布哈拉人”等。起初,他们主要在喀什噶尔、叶尔羌、阿克苏等城市活动。后来逐渐发展到南疆其他城市和北疆伊宁等地。十九世纪,浩罕国反动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时,也有一部分中亚乌孜别克人随着定居新疆。

乌孜别克族人的“文化”

乌孜别克族属于开放容纳型民族,居于南疆的乌孜别克族容纳吸收了维吾尔文化;居于城镇的容纳吸收了维、汉文化;居于牧区的则容纳吸收了哈萨克族的文化,这是民族间的交融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

语言文字

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孜别克人最先使用的是阿拉伯字母,后来采用拉丁字母。年以后创制了以基拉尔字母为基础的乌孜别克文。由于迁入新疆的乌孜别克人散居各地,与多民族杂居,故语言文字的使用逐渐发生了变化。

生活在南疆农区与维吾尔杂居的基本使用维文维语;而在城镇中与维、汉杂居的则兼通维语、汉语,使用维文或汉文;生活在牧区的乌孜别克人,因长期与哈萨克族杂居,现在的语言文字基本上使用了哈萨克语和哈萨克文。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基本已不使用。

乌孜别克族寓言故事

民间文学

乌孜别克族人的民间文学非常丰富,在乌孜别克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乌孜别克族人的民间文学包括谚语、格言、传说、故事、叙事诗歌等。乌孜别克族人民善于用叙事和对比的方式来明辨是非,阐明事理。在乌孜别克族的民间故事中,阿凡提与阿尔达尔·考沙是广为传颂的人物。在大众眼中,他们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是普通百姓的代言人。他们用幽默、诙谐、形象的语言,对统治阶级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嘲弄。体现了广大乌孜别克族劳动者不畏强暴,敢于同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进行英勇抗争的精神。

诗文

乌孜别克族人的诗歌主要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种。还有一种短诗称作“柔巴依”,篇幅短小,用字精练,侧重阐述某一事理。“穆赛代诗”是短诗的一种形式,即六行诗。这种诗节数不限,每节六行,多用复韵,艺术感染力很强。此外还有一种诗体叫“帕而且”,即片断诗,这种诗体句子短小,抒发情绪,常常一蹴而就,出口成诗。

早在十四至十五世纪,出现了阿塔依、萨卡克、洛特菲和艾利希尔·纳瓦依等举世闻名的诗人。对整个中亚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十九世纪叱咤文坛的诗人有穆·伊·索皮扎代、托·热依木等。在当代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阿勒帕米西》是流传广、影响大,有口皆碑的英雄史诗。

十九世纪上半叶,乌孜别克族进步诗人穆汗默德·谢里甫(笔名吉勒哈里),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大量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在他创作的一系列寓言诗中以《猴子和木匠》、《乌龟和蝎子》等最为著名。

乌孜别克族舞蹈

歌舞

乌孜别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乌孜别克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音乐、舞蹈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常常自发性地举办歌舞聚会,称“麦西来甫”。乌孜别克族的民间歌曲可分为抒情曲和歌舞曲,抒情曲如《木那佳提》等,歌舞曲如《黑眉毛的姑娘》等。

乌孜别克族的舞蹈以优美轻快、多变著称,传统的手鼓舞具有十分别致的风格。单人舞时,身体快速旋转,双臂动作均在腰部以上,舞姿舒展、爽朗。传统的手鼓舞以手鼓伴奏,节奏明快,风格别致,引人入胜。而“巴斜”舞蹈风格尤为特殊,抖手、转手、晃手、弹指的运用最具特色。

乌孜别克族舞蹈名家:莎拉买提·阿里木,在新中国的舞蹈界堪称一支独秀。她的表演热情奔放、舒展大方、欢腾轻快,极具南疆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创作的乌孜别克族女子独舞《心花怒放》、《铃销舞》和男子独舞《瓜田新欢》、《手鼓舞》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她还创作了如塔吉克舞《婚礼舞》,维吾尔舞《木夏乌拉克》、《纺织女工》、《采雪莲》、《前哨擒敌》等优秀的其他民族舞蹈。她共创作的多个舞蹈作品,其中,有18个在全国和自治区文艺汇演中获奖。

戏剧

许库尔·亚里坤,他的原名叫做阿布都许库尔·莫依丁,“亚里坤”是他的笔名。他是新疆乌孜别克族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和文学家,是新时期乌孜别克戏剧艺术的奠基者。

许库尔·亚里坤的文艺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笑话、寓言等多种文学体裁。在许库尔·亚里坤多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中,他在戏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尤为显著,他投入大量的精力于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自年在塔城创作的短篇小说《古丽尼沙》,剧作《死亡》发表后,他真正进入了文学创作行列。他先后创作了《上海之夜》、《重要文件》、《买特热衣木巴依的婚礼》、《为祖国之耻》、《带刺的花朵》、《骗子》、《牙医》、《斗争》、《春》、《孤女》、《正当婚礼日》等18部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

《上海之夜》、《为祖国之耻》、《重要文件》等都是以反抗日本侵略为题材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为了祖国、为人民而献身的英雄战士的形象,也逼真的刻画出那些为了个人的利益、毫无羞耻,甘愿出卖自己躯体与灵魂的走狗卖国贼的形象。

《春》也是一部具有积极思想内容的优秀作品。剧作中所表现的先进思想,对反抗封建宗法制度的斗争,乃至对于当今的社会生活同样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作品表现了乌孜别克民俗中长期被罩于长衫之下,套着封建主义宗法枷锁的妇女们对春天的渴望。揭露了如同长衫一般压在广大妇女身上的封建主义道德观念,以及这种制度下产生的可笑、愚蠢的结果,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斗争》、《夏尔拉坦》、《牙医》、《孤女》等作品则揭露社会上愚昧、落伍、奸滑、背信弃义等恶劣道德倾向的内容。同时也包含有倡导宣传创新意识,普及科技知识等题材的作品。

许库尔·亚里坤的作品有着语言大众化,浅显易懂且不落俗套,生动幽默,富有深刻哲理性的特点。他创作中的这些独到之处不仅体现其舞台作品中,而且在他的诗歌、笑话、幽默体裁的作品也有具体的表现。他的作品所具有的这种语言特点得到了艾合买提江·卡斯木先生相当高的评价。

我们可以真切的通过乌孜别克族的文学作品、歌舞、戏剧等,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心理、道德观、爱情观、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体会到乌孜别克族疾恶如仇、积极扬善的生活态度。这些不止属于乌孜别克族自己,是乌孜别克人的财富,也是各民族的共同财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dt/1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