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是新疆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民族,毕竟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维吾尔族的语言和族名虽然是历史上回纥、回鹘、一脉相承的延续,其族源却包括更复杂的内容。

今天的话题,我们就说说维吾尔族的俗语,因为在长期的生活中,维吾尔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俗和习惯,因此,现在就根据维吾尔族的历史渊源,让我们从生活中探寻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化,见证新疆维吾尔族的历史发展。

01、维吾尔族的来源

从维吾尔族的族源成份看,古代生活在新疆的说伊朗语的塞人、月氏人,说原始藏语的羌人,以及吐鲁番盆地人数众多的汉人都不应排除在外。

公元8世纪40年代,原本从事游牧业的回鹘人,从蒙古高原分三支大批迁至今天的新疆地区,在焉耆、高昌(今天的吐鲁番)、吉木萨尔一带定居下来,并逐渐向南疆各地扩展,实现了维吾尔族历史上第一次血缘大融合,并初步回鹘。

如今,在吐鲁番市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中就留有古回鹘人的画像,其体质特征显然属于纯蒙古利亚种,而现代的维吾尔族人虽然黑发、黑眼睛,但面型、肤色明显具有黄、白混合型的特征,而且不同地区的居民,又呈现出地域性的差异。

比如,其中喀什、库车一带的维吾尔族,皮肤较白、毛发重,接受白色人种;和田一带居民的皮肤呈暗棕色,与甘肃、青海地区的汉族有些类似。

由此可见,现代维吾尔族融合了许多西域古族的血统,由于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时期大批蒙古人也融入到维吾尔族中,以致这个原本由蒙古后裔所建的政权也已被认同为维吾尔族的祖先。

至于信仰,维吾尔族先民曾信仰过萨满教、袄教、摩尼教、佛教等多种宗教,遍及库车、和田、吐鲁番等地区的千佛洞和佛寺、佛塔遗址,说明佛教曾是他们的主要信仰。这主要跟历史的变迁有关,跟当时的时代发展相关联。

10世纪中叶,伊斯兰教最先由中亚传入喀什地区的喀喇汗朝,逐步扩展到库车一带。16世纪中叶的叶尔羌汗国时期,吐鲁番地区的佛教也被伊斯兰教所取代,最后扩展到哈密地区,实现了维吾尔族的信仰改宗。

叶尔羌汗国时期,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天山南部和昆仑山北部,即今天的南疆地区,准噶尔汗国时期,有少数的维吾尔族移居伊犁。直到清初,维吾尔族主要定居在南疆,后来逐步迁往北疆和其他地区,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我们便不再一一阐述详细的经过。

现在,我们就探讨千百年延续下来的维吾尔族俏皮的俗语,这些俗语是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才有了今天的文化生命力,才被广泛流传于民间,形成了维吾尔族的文化风俗。

02、幽默风趣的俏皮维吾尔族俗语

维吾尔族俗语是维吾尔族群众知识与经验的总结。它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的大量运用,使其语言妙趣横生,更具特色和生命力。维吾尔族语中俗语的内容与维吾尔族群众所处的自然环境、特有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以及对事物所表现的不同的感色彩,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维吾尔族的社会发展和人的精神面貌。

维吾尔民族语言带独有的自然环境的特色,如:“乌斯曼褪了眉毛在,水流走了石头在”“只要有耐心,青杏也能熬成糖”以上两句中的“Osma”“gora”都是新疆特有的植物和果实;“Osma”长有菘兰的叶子,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其汁描眉,使眉毛变黑;“gora”是维吾尔族人喜食的一种果实。

正像汉语中有关竹的成语一样,与汉族人民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便是自然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民族文化的差异。毕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和风俗延续,并会一直影响到今天。

维吾尔族是亦农亦牧的民族,所以在维吾尔族俗语中有大量与之相关的内容。比如:“农业就是辛辛苦苦不然就是凄风苦雨”“辛勤耕耘丰衣足食”“养畜家家富足不然一无所有”“有果园便有靠山”等。

这说明畜牧业的重要与艰辛,它是丰衣足食的保证,生动地说明园艺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风俗习惯维吾尔族人民朴实、直率、富有幽默感,他们经常把使用富有浓郁民族韵味的语言来表达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如:“肉不要烤焦,钎子也不要烤坏——(两全其美)。

宗教在维吾尔俗语里与宗教有关的也不少,从中可以了解伊斯兰教对这个民族有着多么大的影响,比如:“天打雷劈”等,维吾尔信仰伊斯兰教,视壤为神圣之物,所以以此发誓。

再比如:“真主,使笃信他的人事事如意”“真主不给的,毛拉(宗教职业者)也不会给”“自知之明的人不登哈孜(宗教法官)的门槛”“以上三旬中的真主、毛拉、哈孜都充分表现了维吾尔人的浓厚的宗教意识,这与维吾尔人笃信伊斯兰都不无关系。

哲学维吾尔族语中有许多带有辩证思想的俗语,这些含有深刻哲理,发人深省的俗语说明维吾尔族是一个文明的民族。比如:“人把地养好,地把人喂饱”“穿破裕袢的人中有能的人”“月亮也有斑点”等。告诫人们必须勤劳耕作土地才能长出粮食,同时揭示了人与土地的辩证关系。

03、民歌也会反映维吾尔族俗语

在维吾尔族历史发展中,民歌是最能反映出现实生活里的场景。比如,库车民歌歌词内容大致分为反映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乌鸦,你飞向何方》,有反映历史时间的《坎儿井之歌》,有反映赞美生活的《阿艾泉的高山》,有反映民间妇女生活情趣的《这个婆姨真厉害》有针贬懒汉、流浪汉的《波尔麻里》,以及绝大部分反映男女爱情的《达黛依》、《我的阿娇多坦然》、《你的天空有没有月亮》等主题的民间歌曲。

《茶马古道》是反映古丝道上,驮运货物的马帮不慎丢失马匹,陷入进退两难境地。告诫后人,记住教训:

我的名字叫毛拉巴拉提,

再不要像我一样悔恨惨凄;

虽然马匹无尚珍贵,

切记拴在木桩上,再去休息。

《坎儿井之歌》是反映年,库车王宫总管吾甲木,负责在乌恰地方修建坎儿井成功,欢庆会上,出现吾甲木饮酒过量,堕马身亡事件:

坎儿井上宿营地,

两边芦苇多茂密;

豪饮百干五斤整,

吾甲木好汉醉如泥。

如:《波尔麻里》:

波尔麻里呀,波尔麻里,

石墨黑粉染双眉;

自从离开父亲后,

流浪四方波尔麻里。

如:《达黛依》:

你的命,我的命,

缠在一起一条命;

为了我的好阿妹,

我愿为你去牺牲。

如:《我的阿妹多坦然》:

我的阿妹多坦然,

随他梧桐树上攀;

快点举起撑东棒,

狠劲朝他腿上砍。

如:《你的夜空有没有月亮》;

没有经受严冬的百灵鸟,

不懂得春天的美好;

没有遭受磨练的心上人,

不懂得爱情的贞操。

可以看出,上述不同内容的民歌歌词,都是以生动朴实、诙谐、幽默的语言,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抒发了人们内心真实感情。更重要的是,歌词里有很多民间俗语,不仅可以传递情感,也见证了维吾尔族民俗文化的发展。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一般是由歌手、琴鼓手乐班,在麦西莱甫欢会上演唱,更多是在民间婚礼、喜庆佳节时进行演唱,是维吾尔族民间离不开的一种文娱活动。既然是维吾尔族民间的娱乐活动,肯定融入了民间俗语,这一点,我们从歌词里就能发现民间俗语的存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tp/10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