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中国的伊朗文化研究学者写的书籍。该书出版年,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了。伊朗近十多年的发展很快,但对于一个宗教国家,任何的发展,也总会基于宗教的影响力,更何况,在年7月通过的伊朗宪法的第一条规定:“伊朗政权形式为伊斯兰共和国,这是伊朗人民基于以《古兰经》公正治国的古老信念。”宪法还规定了民宗信仰的基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

这本书里的内容颇为丰富,涵盖了伊朗的方方面面,是一本半文献类的书籍。书中介绍了伊朗的历史特征、传统宗教礼仪与饮食习惯、不同民族的礼仪、家庭经济与消费经济的特征、国家外交政策、以及作者王锋在伊朗求学的生活经历等。这是作者王锋写的第一本书籍,而后在年又出版了第二本伊朗的书籍《解读波斯》。

以前,我常想一个问题,中国的国教是什么?是佛教吗?显然不是。是道教吗?显然很多人不懂道教。老庄孔孟的伦理道德观还无法形成一种宗教。后来有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严谨意义上讲,中国没有创立出一直传承下来的宗教,所以当我们在去看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管怎样,他是一种舶来品。而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也只是更为深刻一些而已,毕竟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非常悠久,并受到了帝王的认可并弘扬。但究其真正原因,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没有产生严格意义的宗教,只有祖先崇拜。美国学者肯尼迪说:“中华民族是那种从野蛮状态到文化与文明之高级阶段尚未发展成神灵观念的民族之一。”也就是说,从野蛮到文明之间的过度发展,绝大部分是通过宗教来实现的。而中国却没有通过宗教的方式就达到了文明。这是因为中国的宗教情感与忠、孝、礼、义等伦理内容和自由宗法制引申出的等级政治结合在一起,只形成了服从和膜拜。外国人诧异中国人没有真正意义的宗教,中国人不理解为什么宗教对人的影响会如此深刻。

在中国,除了一些少数民族仍有宗教信仰,年轻人开始尝试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这只不过是一种年轻人对洋文化的好奇心而已。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就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宗教大国。在历史上,伊朗是亚洲古代拥有最古老文明的中心之一,它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波斯文明。而当时的琐罗亚兹德教(拜火教,中国翻译成“祆教”是古代波斯时期的国教。直到年萨珊王朝灭亡,伊朗全境被阿拉伯人征服,伊斯兰教随之传入。在阿拉伯的伍麦叶王朝统治时期(-年),伊斯兰教仅在波斯封建上层和城市居民中传播,农村居民中大多数仍然信仰琐罗亚兹德教。到了8世纪后半叶的阿巴斯王朝,大批阿拉伯人移居伊朗,与波斯人通婚,开始在主要城市兴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并由法官和传教士主持各地的司法和教务,从而加速了伊朗伊斯兰化的进程,到12世纪伊斯兰教已经成为伊朗统治地位的宗教了。-年的萨法维王朝立什叶派为国教,奉行十二伊玛目派教义。从那时至今,什叶派一直被定为伊朗的国教。国家明确了什叶派教士阶层的统治地位——教士依据《古兰经》和安拉的传统法规永恒的领导作用。

在20世纪70年代,伊朗发生了一次重要的革命——伊朗伊斯兰革命。这是伊朗什叶派穆斯林推翻巴列维王朝统治,在国内实行“全盘伊斯兰化”的革命,发生于年,并于年2月革命胜利。这是一场反对国王推行西方化和世俗化的伊斯兰复兴运动。

当时,国王礼萨·巴列维为巩固其王朝的统治,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国的援助,推行以土地改革为核心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按照美国的模子去重塑现代化的伊朗。这导致伊朗的经济的发展明显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由于经济发展计划片面追求高速度,加之军费开支过大,造成经济严重失调,通货膨胀,使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未完全实施的土改政策使农民大量流入城市,大批工人失业。以国王为首的特权阶层巧取豪夺,奢侈腐化,贪污贿赂风行。社会贫富悬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同时,巴列维国王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在美国支持下扩充军备,设立秘密的警察机构(即萨瓦克),特务肆意横行,镇压政治反对派,监狱人满为患。一切言论、集会和组织政党的自由都被取消。一些宗教领袖因反对国王的专权和世俗化政策,被监禁或驱逐。以至于直到后来,美伊关系一直非常紧张,美国人认为在美国的伊朗人都是恐怖分子,而伊朗人认为在伊朗的美国人都是特务。

巴列维王朝还推行世俗化的政策,实行政教分离,限制宗教上层的政治活动,取消宗教领袖的特权。禁止寺院征收天课,将清真寺、宗教学校和圣地的瓦克夫土地大部分收归国有;关闭大量宗教学校,代之以世俗教育。撤消伊斯兰宗教司法机构,代之以世俗司法机构等,从而招致宗教上层的强烈反对。

这些举措极大的激怒了伊朗各阶层的人民和各种宗教政治势力,从而开展反对国王的斗争,什叶派伊玛目霍梅尼取得了反国王运动的领袖地位。并最终取得胜利,再次巩固了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地位。

伊朗作为多民族的伊斯兰国家,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风情礼仪。与中国城市婚礼不同,伊朗人的婚礼也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哈萨克族称之为“拖依”(就是宴会的意思),伊朗的婚礼和“拖依”大同小异。伊朗家庭也实行婚姻包办制,而且为了巩固族人的地位,近亲结婚的现象也颇为普遍。在婚礼上,亲朋好友和周围的村民都会前来参加婚礼。除了送上各种祝福和礼品、举行各种婚礼仪式,婚礼上还会举行摔跤、射击等游戏。他们在草坪上支起几个帐篷,供客人用餐和休息、玩耍。结婚仪式在男女双方家中要持续一周,大家欢聚一堂,沉浸在快乐和喜悦之中。而中国城市的婚礼,许多传统礼仪已经淡化,越来越多的效仿西方的婚纱、室外婚礼的形式来进行。

虽然婚礼在中国家庭中也是头等大事,但更多的演变为一种为了举办婚礼而不得已筹钱、买房等结婚形式,给整个家庭带来很大的操持压力,失去了婚礼所带来的“拖依”的快乐。

伊朗全境大约有8万余座清真寺,每座清真寺从形状到颜色都标新立异,有的形似埃及金字塔,有的像宫殿般豪华,有的则如农舍一样朴素。有的金光四溢,有的纯洁如玉。几乎所有的清真寺都建有穹窿屋顶和高松的宣礼塔,最高处素有一弯新月。宣礼之声彼此应和,庄严肃穆,气势磅礴。

伊朗的德黑兰和伊斯法罕是一对耀眼的姐妹花。德黑兰作为首都视为现代的化身,一街一巷无不显示出西亚伊斯兰大都市的风范;伊斯法罕作为波斯王朝的旧都,一宫一殿无不洋溢着伊朗曾经的辉煌。德黑兰和伊斯法罕的往昔,是伊朗整部历史的浓缩。

漫步在首都德黑兰,不仅会被波斯美女的俏丽容颜所迷住,更让你着迷的是那似人间天堂般的优雅环境。俯瞰潺潺溪水,是从德黑兰北部的雪山流淌而下,欢腾奔流在德黑兰的大街小巷。每当人们行走疲惫时,饮一口清凉的溪水,会立刻赶到精神抖擞。万里无云的天空上,明亮的太阳普照大地,万物享受着天地慷慨的恩赐,仿佛走进菲尔多西的《王书》里。

伊朗的教育程度也非常高。德黑兰人与书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漫步在繁华的革命广场,就可以看到这条街道上由西向东书店鳞次栉比,尤其在德黑兰大学周围,书店一家紧挨着一家。据说,平均2万9千个德黑兰人就拥有一家书店。无论是在长途汽车,巴士和地铁车厢,都可以看到不少人捧着书、杂志或者报纸聚精会神的阅读。伊朗正在迅速的发展,德黑兰正跻身于国际化大都市。在伊斯兰的大宗教影响下,德黑兰正在变成一个独特的现代化宗教城市。

在半个天下伊斯法罕,皇家清真寺是伊朗阿巴斯大地在位时兴建的,历时30年完工。整个寺院的内外围墙和一些高大的圆柱,都以深浅蓝色的小块彩瓷砖向前,组成一幅幅魅力动人的波斯图案。四座宣礼塔通体用绿、蓝两色的彩陶砖,自底部一直镶嵌到塔尖,光彩夺目,巧夺天工。据说,当时教规禁止绘人物肖像,工匠们采用巧妙的手法,将人像藏于图案中。人们仔细观察壁上花纹,便可以找到阿巴斯大帝的影像。在伊斯法罕,人们还在过着闲散的生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羡慕德黑兰的发达,而是尽情享受阳光下的古老城池,享受着历史文化的沉淀。坐在巨大的伊玛目广场的水池边,漫不经心的瞥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当地的居民,听着工匠维修清真寺时发出敲打瓦片的叮当声,聊着今天的天气和晚饭的伙食,依旧生活在萨迪《真境花园》的梦境里。

伊朗既不是永远的荒凉大漠、也不是永远的绿草如茵,伊朗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变化多端,丰富之极。雪山在远处银亮得圣洁,近处一片驼黄,山坡的植被毛茸茸地展示出一个深秋,而一排排林木也泼洒出别样颜色,全都以差不多的调子呵护着、烘托着、陪衬着大自然的深秋。有时怕单调,来一排十多公里的白杨柳和松柏,像油画家用细韧的笔锋画出的痕迹,有时则稍稍加一点淡素或酒红,成片成片地融入驼黄的总色谱,一点也不刺眼。一道雪山泉水在林下横过,泛着银白的天光,很快又消失于原野,不见踪影。在这片神奇的阳光与高原的大地上,一切都会令人好奇与敬畏。

(以上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作者VickyDu,

她是一位外表柔弱,内里强大的旅行达人。

热爱伊斯兰建筑与文化,喜欢丝绸之路文明,特别喜欢中亚、西亚等国家。

她相信,

要么旅行,要么看书。

身体与灵魂总要有一样在路上!

不经意间,什么明堂吸引了你的目光;

忽然之间,有了相见恨晚的欣然;

弹指之间,让我们与同好者分享乐趣。

感谢你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就够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tp/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