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5日,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第二天,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一个庞大的帝国顷刻间轰然倒塌,让整个世界目瞪口呆。

想当年的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那个时代真好啊,有钱,小日子过得舒服,说话硬气,看着欧美等国家瘦弱的样子,畏畏缩缩地面对强大苏联的样子,作为一个苏联公民,走到哪里都是昂首挺胸。可是如今却一刹那间就轰然倒塌。那段时间,很多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莫斯科发生的一切,那面红旗凄然落下的时候,简直有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

苏联解体也因此被普京称为“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此后的许多人都在叹息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地追寻导致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

1、里根总统的上台。

美国政府在理查德·尼克松总统、杰拉尔德·福特总统、吉米·卡特总统当政时期,对于苏联政府,一直都采取了温和的接触政策,这也使那段历史时期,虽然美国和苏联时时回忆一些冲突,但总的局势都非常稳定,没有大的风波。

年,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在竞选中打败卡特总统,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个罗纳德·里根,估计是受到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影响,总是自认为要拯救世界,经常声称要“把苏联抛弃在历史的尘埃中”,他的妻子南希·里根,就是他在打击美国左派文艺者的时候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在整个竞选期间,他就不断地指责卡特总统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软弱态度,强烈抨击苏联的霸权主义,并且他还和美国亲台势力相呼应,批判卡特对华政策,由于做演员时期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演讲风格,他一下子打动了美国那些新保守主义者,成功打败卡特总统。

但是,里根总统上台后,发现如果仅仅依靠美国,去对付苏联总书记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恐怕难度有点大,更何况此时的美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实力上,和苏联都是无法相比的,更何况同时与中国为敌了。无奈之下,里根总统不得不把对中国的敌意收敛,采取了和中国合作的态度,所以,虽然他在竞选期间发表了一大堆损害中美关系的话,但是在他的两任总统时期,都一直保持了和中国友好的关系,为中美关系作出了贡献,因为这一点,中国人也给与了他高度的评价。

事实上,里根总统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没有对付中国,是因为他能够看清自己的实力,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肯定不是一个僵硬的教条主义者”,所以他刚刚上任不久,就急切的研究苏联的问题,发表对苏联的不友好言论,理所当然地成为领导西方世界对抗苏联阵营的旗手。他声称看出了苏联的问题,那就是苏联经济存在严重缺陷,并且认为美国可以利用苏联的这种战略脆弱性。

其实这一点并不能证明里根总统聪明、有智慧,发现了苏联的经济漏洞,事实上,很多人都能看出这一点,只是当你面对这些缺陷的时候,敢不敢去做,而且做了,能不能保证就可以成功?

里根总统要对付苏联,也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这并不是那些“后事诸葛亮”们所谓的里根总统厉害,或者其他的赞誉。因为他意识到强大的苏联存在,已经在影响了欧美关系特别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更是导致美国经济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而并不是所谓的意识形态问题,加上苏联入侵阿富汗,就有可能全面控制中东局势,这对美国利益来说就是一种灾难。所以,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苏联经济崩溃论是很可笑的说法,如美国左派历史学家、普利策得主小阿瑟·施莱辛格年访问苏联之后宣称,“那些认为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已到崩溃边缘,外力再推一把,它就会滑落悬崖的美国人,只是开自己的玩笑。”他仍然选择了一种激烈抵抗苏联的政策,将与苏联的经济、军事上的激烈竞争表面化、公开化,因为,如果此刻,他不选择抵抗,在面对当年美国日益高涨的左派势力的攻势下,就有可能是自己、甚至美国就被扫进“历史的尘埃中”。

于是,从年上任伊始,一直到年,里根任总统就实施了一项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里查德.艾伦,国防部部长卡斯珀.温伯格知道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一个遏制或者叫颠覆苏联政权的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国“目前首要目标已经不是与苏联和平共处,而是要改变苏联制度”,所以里根给苏联扣上一顶“邪恶帝国”的帽子,呼吁欧洲各国起来对付苏联,这样也能继续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

2、苏联经济。

其实,苏联经济出现问题,不仅仅是里根看见了,很多人都看见了,苏联人自己也强烈地体会到这一点。但是,没有办法,就像现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领导下俄罗斯经济一样。

当时,苏联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农业。

你可以想象下,一个占地球陆地面积高达1/6的庞大帝国,只有不到三亿的人口,居然要依赖越来越多的粮食进口才能养活自己,这的确是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俄国并非无法自给自足,事实上,俄罗斯直到20世纪初,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占据了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45%,所以那时候,即使是全世界都对苏联不满,充满了敌意,但也不得不迁就他,毕竟没有饭吃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粮食问题开始出现问题,苏联开始需要进口粮食才能满足国内需求,到了年,进口数量为万吨,而到年剧增到万吨,年更达到万吨!苏联自此由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所以人们说,60年代中期是苏联粮食问题开始恶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那么,为什么苏联的粮食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亏空呢?

从表面上看,是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人们都去城市了,没有人生产粮食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反而需要更多的食品去供应,加上人们对于肉、蛋、奶等高营养价值食品的追求,也影响了市场判断,不得不把更多的土地去进行畜牧业的生产,以满足人们的追求,这就使得粮食短缺问题更加恶化。

苏联工业化造成农业经济长期不振,粮食无法自给自足的情况也早早就让苏联领导人发现,也给与农业生产以巨大的投资,但是,苏联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的大农庄套路,不仅没有扭转这一局势,反而更增大了亏空,而且,由于赫鲁晓夫对玉米种植的嗜好,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加速推广玉米种植,为自己挣来了“玉米棒子”、“最后的玉米机”等诨号,更加剧了农业危机。

另一方面,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对峙,使苏联不得不大力发展重工业,所以国内对于重工业化的投资、以及资源分配远远大于轻工业,这样一来,如果想要挣钱,赚取外汇,唯一途径的就是武器出口,靠那些没有技术含量、质量差、产能低的轻工业产品,门都没有。可惜,70年代,苏联的武器出口能力远远低于美国,其绝大部分市场都为美国所拥有。

既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食品以满足国内需求,却又赚不到外汇,这时候,怎么办?

年10月6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让国际油价猛烈飙升,从年10月1日至年1月1日,国际油价从每桶3.11美元上升到11.65美元。年两伊战争爆发,由于原油日产量锐减,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4美元又涨到35美元以上。

苏联是石油大国,天然气资源也十分丰富,在为了粮食进口几乎掏光了自己所有的黄金储备之后,苏联迎来了创汇旺季。苏联石油产能从年为美国的74%,增长到了%;在此期间,天然气产量从相当于美国的30%增长到了%,油价的飙升让苏联赚了个盆满钵满,什么经济,有钱就是经济,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一片哀叹声中,不得不将自己最好的食品卖给苏联,最好的设备技术卖给苏联,以保持国内经济的平衡。

所以,直到今天,俄罗斯以及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人们都在怀念勃列日涅夫时代,那个时代真好啊,有钱,小日子过得舒服,说话硬气,看着欧美等国家瘦弱的样子,畏畏缩缩地面对强大苏联的样子,作为一个苏联公民,走到哪里都是昂首挺胸。

3、里根的招数。

面对着苏联的日益强大,美国意识到,再不想出点办法来,美国就要不复存在了,可是美国的那些华尔街大咖们却不愿意了,对于资本家来说,美国不存在不要紧,赚不到钱,这才是要命的事。此时的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工业生产衰退、通货膨胀加剧和失业率上升,从年经济增长率5.7%到年的-0.3%,美国似乎真的不行了,就连华尔街大亨们都感到失望了,许多人不得不去舔苏联的屁股,后来当总统的唐纳德·特朗普先生就是其中一个。

于是,在苏联侵入阿富汗以后,多年来一直软弱面对苏联的美国,包括卡特总统,意识到苏联进军中东的战略,意识到美国的危机,开始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但毕竟是多年来对苏联的示弱,让华尔街大亨们早已失望,一直以来以强烈反对苏联而闻名的里根就此应运而生。

有勇气抵抗,并不等于有能力打赢,对于里根总统来说也正是如此,虽然,苏联的经济软肋已经暴露给了正虎视眈眈盯着的美国,但怎么打还是要盘算一番的。

本来,里根以及西欧国家首先从自身经济方面的考虑,要坚决地抵消能源特别是石油的依赖性,于是纷纷作出了节制石油消费的政策。里根总统更进一步,在年4月,派出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比尔·凯西秘密访问沙特,和沙特商讨提高石油产量及石油降价的问题,并许诺可以给沙特等中东国家以最先进的武器,事实上,从年开始,美国为拉拢沙特和伊朗这两个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就已经向它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而里根总统也只是延续了这个政策而已,目的也是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

用马代替石油的汽车

此时的沙特也急于提升自己的国家经济,又得到美国的支持,一拍即合,马上开始了大幅度增产石油。

年11月,苏联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去世,一个时代结束了,似乎苏联的好运也因此结束了,先后继承勃列日涅夫的两位领导人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和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分别在年2月及年3月去世,由于两人在位的时间过短,并没有给庞大的苏联帝国带来任何改变,而年,由于过量开采,苏联的石油开采量在历史上首次开始下降,相反,沙特宣布石油开采规模扩大两倍以上,立刻引发了石油价格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暴跌,每桶石油价格比巅峰时期下跌了三分之二,苏联石油出口创汇的收入随即跌入了深渊。

里根总统在此前表现出对苏联极端强硬的态度,在阿富汗、菲律宾、尼加拉瓜、中东、欧洲的毫不相让的对抗,虽然没有获得任何的优势,但确实提升了欧洲对美国的信心,而从这一刻起,里根总统似乎又看到了可以超越苏联的希望,年3月,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给美国驻伦敦的大使馆发去的秘密电文中提到,“国务卿对国务院正在进行的石油价格暴跌将造成何种影响的研究报告,极端感兴趣”,而时任副总统的美国老布什总统开始将里根的“遏制战略”改为了“超越遏制战略”。

4、一个可以打交道的人。

一直有人在说,让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接替契尔年科为新的苏联领导人是一个最大的错误,更有人说,戈尔巴乔夫就是一个“叛徒”。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接替契尔年科是一个错误,还真是这样,但要说戈尔巴乔夫是一个叛徒,倒不一定可信了。不过,受了美国的宣传由此轻信美国,也是有可能的,不然,英国女强人、“铁娘子”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夫人不会轻易地说他是“可以打交道的人”,并且很形象地指出了戈尔巴乔夫的弱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wb/1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