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一部视觉风格独特,故事深刻感人的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Persepolis》)获得了大赛的评委会大奖,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

一方面,观众沉醉于《我在伊朗长大》讲述的这个生动的故事——关于一个特殊国家的政权更迭,一个古老民族和文化在现代背景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在一个宗教背景国家中一个女孩儿的成长历程;另一方面,观众也倾心于风格化极强的动画造型和画面设计。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电影改编的同名漫画。漫画《我在伊朗长大》是伊朗漫画家玛嘉·莎塔琵(MarjaneSatrapi)最负盛名的漫画长篇。

这部自传性的漫画长篇讲述了她小时候在伊朗长大,之后留学欧洲,回到伊朗生活后,最终还是决定移民欧洲的故事。在提到同名漫画的创作初衷时,玛嘉·莎塔琵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人们谈起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总是将她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我身为一个在伊朗长大的伊朗人,深知这个形象远非真实。正因如此,创作《我在伊朗长大》对我来说才这么重要。我认为,不应该根据少数几个极端分子的恶劣行为而对整个国家做出评判。我也不希望人们忘记那些为了捍卫自由而在狱中失去生命、在两伊战争中丧生、在各种暴政统治下遭受折磨、或被迫离开亲人和祖国的伊朗人。”

同样是对战争与战争中的苦难与人民的描绘,在二战期间,曾经出过一个影响力巨大的艺术流派——德国表现主义。其中,许多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家都使用了黑白木刻这一艺术手法,来表现战争中的深刻情感。例如恩斯特·路德维希·凯尔希纳(ErnstLudwigKirchner),凯绥·珂勒惠支(KaetheKollwitz),埃里希·黑克尔(ErichHeckel)等。通过强烈的黑白对比和木刻特有的金石味,艺术家们创造出了情感饱满的画面。

而这一平面黑白画风格,在玛嘉·莎塔琵的《我在伊朗长大》中被借鉴,并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视觉风格。通过学习玛嘉·莎塔琵的画作,掌握好几个基本的技巧点后,同学们也可以创造出具有黑白木刻风格的漫画。

01

强烈的黑白对比

黑白木刻顾名思义是没有颜色只用黑白的。黑白木刻中讲究画面“阴阳”的分布和设计,或者说正负形之间的搭配。这一点,从玛嘉·莎塔琵的作品中也能看出来。她的画面很少有灰度变化,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非黑即白,在大的黑白分割之下又有细节的黑白处理。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要知道如何归纳视觉关系。

从下面的例图中可以看到玛嘉·莎塔琵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归纳画面中的黑白。在第一个分镜头中,为了表现出月夜的感觉,她将天空处理成了黑色,并且在建筑朝向月亮的一面留出了一些白色,暗示画面中的明暗关系。而第二张分镜头讲述的是一个概括性的,概念感的画面,所以她运用了线和面造型,在线条描绘物体的基础之上填充了少部分的面。

02

简单的造型和戏剧性构图

与简单的黑白画面效果相匹配的是简单的人物和环境造型以及戏剧性的构图。在玛嘉·莎塔琵的画面中,人物都被十分风格性地简化了。椭圆形的头,椭圆形的肩膀,卡通的五官和夸张的表情,这种直接的造型方式让黑白的画面充满了趣味性,易于阅读。同时,简化的物体也让画家可以自由地根据画面构图的需要增加或者减少细节。另一方面,玛嘉·莎塔琵还在画面中运用了戏剧性的构图和分镜头组合方式。

例如上图中,第三和第四分镜头中,夸张的,被强调的身体运动曲线,加强了人物的动感,而相向设计的分镜头正好暗合故事中激烈的冲突。

03

装饰性纹样填充画面

因为黑白木刻非黑即白的特性,在创作黑白木刻风格的漫画时,我们不能用层次丰富的灰度丰富画面,所以也很难用细腻的体积变化、结构关系或者明暗变化来了让物体与物体之间产生精细的对比。玛嘉·莎塔琵在《我在伊朗长大》运用了装饰画的技巧。在例图中,她描绘了五位穿着相似的不同男人。运用装饰性的纹样填充他们简单的服装让画面简洁生动。这种装饰性的绘画方式还可以在其他的分镜头中看到,同样让画面产生了奇妙的强烈视觉效果。

当然,动人的插画创作永远离不开一段动人的故事,故事是为插画提供生命力的源泉。

为什么艺术家要留心生活,多加观察?答案很简单,创作中富有生命力的鲜活瞬间,都是从身边的时刻观察与记录当中获取灵感,为本身虚幻的艺术作品注入真实的力量与生命的动能。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

欢迎分享

-END-

让我们在SODO一起

每天接触一些“大学课堂外”的新鲜事

SODO,做设计的行动派

公益传播

设计课程

职场提升技巧

SODO全体成员的梦想是通过设计课程的公益性传播,提升当代设计审美的底线,改变高端设计教育的培训费高昂的现状,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让更多有才华、有抱负,渴望教育机会平等的莘莘学子,获得学习和追求卓越的机会,让分布不匀的教育资源获得分享。

赞赏

长按







































白殿风好治吗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wb/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