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了解你,看彻你的心底?人们只有凭智慧,去理解你的真意。

今年寒假不长,只有不到四周,于是就奢侈地只看一个国家——之前因为各种原因延宕了没看的伊朗。依然是一个人,又因为只是背包游而已,所以没有做太多行程方面的功课。事先买了一本版的LP《Iran》,大致知道走哪几个城市,没有去看据说在穷游等大热的各种伊朗游记——我不需要复制别人的行程、更不想让别人的印象影响到自己的认识。

我做的行前功课是文化课。看看历史、仰慕一下波斯文明、了解对伊朗影响至深的伊斯兰革命。找来相关的电影、书籍,电影中视觉冲击最强的莫过于《persepolis》,中文译作《我在伊朗长大》。如果只看这部获奖动画片,估计谁也不会想去那个黑暗血腥而又压抑窒息的国度!

然而我还看了《哈菲兹诗集》,在这个伊朗四大诗人之一的诗人口中,那个国度“鲜花覆盖草原,翡翠镶嵌大地,那红玉的美酒啊,时刻端在手里!”

大概两三年前,去伊朗旅游的中国人还很少,当时的人们听到伊朗想到的必定是伊核问题和“罪恶轴心”。现在已经完全不是那样了,随着来中国留学和做生意的伊朗人越来越多,加上伊朗马汉航空开通了从上海、广州直飞德黑兰的航线,伊朗已经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我的护照上有以色列签证,但只要不是在一年之内去的以色列,签伊朗也没有一点问题。

今年春节期间,许多中国人跟团或结伴去伊朗。我在浦东机场就遇到三位,聊了几句之后,他们提出要和我一起——这是比较奇怪的,一般只有一个人求一队人捡,不会有一组人求独行者捡的,嘿嘿。不过,在飞机上我还是委婉回绝他们了——原来我已经这么习惯孤独了,不喜欢团队行动束缚自由,也不喜欢被人刨根问底。。。

后来就一直庆幸我坚持一个人走!此行20天,我几乎都没有机会一个人吃晚饭,几乎每天都被当地人邀请到他们家或饭店吃饭!如果是四个人,恐怕不容易有这样的幸运吧!

我此次的伊朗之行不仅逍遥,还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机缘,让我更多地与伊朗各个年龄层次各种社会阶层的人接触,我差点以为自己是出访伊朗的民间大使!

因为一路被当地人这样的款待,所以还尝到了各式各样的美食,之前听说伊朗食物奇差、网评倒数第一,在我看来完全不是这样!

虽然我在20天当中去的也不过是伊朗那些经典的城市,但收获却远远不止看了几座清真寺、去了几处古迹。

我看到了波斯文明的博大精深、绚烂辉煌;

也看到了现实中的“鬼魅横行、一片黑暗”。

看到了穆斯林的执念、虔诚、依顺与满足;

也看到年轻一代的激愤、不满、放纵与抗争。

在六千年的波斯文明中痴迷流连;也在穆斯林的秘境里沉默、迷惑。

更是在与伊朗人一次次的接触中,在Zahra、Parya等女生临别时的眼泪中,深深被感动。才知道在伊朗,最美的风景一定是那儿的普通的人们!

泰州有一句方言叫做“波斯献宝”,是调侃别人炫耀的行为的词汇,让我小时候就想象那些长着翘翘八字胡穿着花里胡哨的波斯使者来自一个满是宝贝的美丽地方。

游历20天,那个儿时幻想的藏宝秘境的形象更加丰满又充满矛盾,令我久久回味。

伊朗之:至大至美,至精至细的圣陵与清真寺

(伊斯法罕,谢赫·鲁特弗拉清真寺大穹顶)

这几年我究竟是看过了多少的清真寺?简直都数不过来啦。

(设拉子,摄政者清真寺)

可是我还能“与每一座教堂,每一座清真寺,每一座庙宇,每一座神殿相爱。”

在这些地方,人们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同一个神。

(设拉子,光明王陵)而伊朗的圣陵和清真寺是那么美!我仰着头睁大眼,常常就看得呆住了!

(卡尚我住的EhasanHotel对面的Masjed-eAghaBorjog清真寺)

无论在城市或是乡村,伊朗的圣祠、圣陵和清真寺都是最神圣的地方,而且是终年无休、夜里都大放光明的人流聚集的地方。

(伊斯法罕,伊玛目清真寺)

全伊朗有8万多座清真寺!所以,不要妄想看遍所有,也不要以那圆圆的穹顶作为认路的标志。。。

如果细看,每座清真寺都各有特点,就像伊朗美女,虽然大多数被黑袍覆盖,但黑袍之下各有各的美丽。

有的比仙山琼阁还要耀目,有的则朴素无华。

但是,每座清真寺都有个漂亮的大穹顶和高耸的宣礼塔,每天召唤人们祈祷的吟唱都会从宣礼塔向四处播扬,祈祷的时间从拂晓到日落分为:晨礼、晌礼、脯礼、昏礼和宵礼。。。每日五次的召唤总是让尚在街上的穆斯林行色匆匆。

更美的是几乎所有的清真寺都有美丽精细的图案壁画,我常常就是被那些美丽穹顶的各种细密精致亮丽的壁画弄得心醉神迷。

这座在伊斯法罕伊玛目皇家广场的国王清真寺,它的巨大穹顶外面的彩色釉砖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幻色彩。

(马什哈德,holyshrine里的清真寺)

像这样从穹顶到地面全被精细致密的各色花纹图案覆盖,不知道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心思在其中?!

花朵与鸟儿是常常出现的,倒不像教堂的壁画通常是圣经故事,可能与波斯流传的细密画有密切的关系。

许多清真寺的基调都是蓝色的——正如许多清真寺的名字就是蓝色清真寺,他们说因为蓝色是象征着和平的颜色,这是伊玛目清真寺的巨大穹顶,我站在穹顶正下方方形标志上,想喊一喊听回声,终于还是静默着。

除了殿内的大穹顶,一般清真寺都会有个开阔的中心空场,广场的一面是有穹顶的圣殿,另外三面都有拱廊或是圣坛,在圣坛的两侧是连接拱廊的大厅,圣殿通常隔开两边供男女分开祈祷,有时候也会有专供女性祈祷的区域。

亚兹德的伊玛目清真寺。

粉红清真寺另一边的大殿,因为都忙着在那边拍彩色玻璃,几乎没有中国人会多走几步过来看。

伊斯兰教没有圣像崇拜,人们来到清真寺静思、学经、思辨——我见过有一群年轻人对着古兰经辩论得很激烈的样子。

而圣祠或圣陵,更是教徒们可以不远千里或是每天赶来拜谒的所在,这里总是24小时从不关门熄灯的。这是亚兹德一个不太有名的王子圣祠,而马什哈德伊玛目的圣陵每天不知有多少人涌向那金银做成的棺椁,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当他们抚着那些光亮的金属的时候常常失声痛哭,而我这样的女性非教徒根本就不允许进入内殿。

还是绝大多数圣祠圣陵也能允许非教徒进入,只是女性会被罩上chador(给我们穿的通常是碎花chador,就是一个被单样的大布而已,只在中间开一小口加上皮筋,每每勒着脸蛋四周,一丝头发也不露。而且那块布总是又大又长,走得我步履蹒跚),别人俯身拜倒或是看经,我总是仰望穹顶,怎么看也不够。

还有的年轻人,索性坐在清真寺的角落用笔记本电脑学习。

在圣城马什哈德,HolyShrine是整个城市的中心,周边的条条大路都指向圣陵。我存了背包、相机(手机可以带入),套上了chador,在门口搜身的人问我是否来朝圣的信徒,我说我不是穆斯林。于是还必须等办公室拍宗教志愿者来带我进去,在她的陪同下参观可以让我看的区域,最后到办公室送给我一堆书籍,还将崭新的chador也作为礼物送给我了——我去了圣陵两次,他们第二次还是非要给我,说你可以送给别人嘛!

志愿者说我可以用手机拍照,于是才有这些照片。可是这些照片怎么可能传达马什哈德第八代伊玛目圣陵的辉煌!那里的穹顶和宣礼塔是真正的金子所制。。。

马什哈德冬天非常冷,志愿者说稍微温暖些的时候,整个广场都是跪拜的人们。而我在的那会儿是傍晚,正是昏礼快要开始的时候,召唤声响彻天宇,人们如同黑色的潮涌从圣陵四个方向的八个门匆匆进入——虽然门口的搜身严格得令人发指。

入夜时分,金色的穹顶和宣礼塔光芒夺目。

夜里的伊朗城市,圣陵是最光明的所在。

我会想,天哪,他们每天得花多少时间在宗教的功修课上呢?!

在伊玛目圣陵,不仅圣殿的穹顶,圣殿的正面也一样精致漂亮。

我去的时候,不是宗教节日也不是纪念日,可是圣陵偌大的广场一样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但除了召唤声没有任何一点喧嚣,只有奇异的宁静肃穆的感觉,这时候我简直对人们那份宗教的虔诚和执念感同身受。

有位宗教学家这样描述马什哈德伊玛目圣陵:“世界上除了这组建筑群外,几乎别无他处再会产生和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效果:一座金色圆顶、两座金色的迈纳勒(宣礼塔)、两座巨大的金色‘伊旺’、大批银质和镀金的门。。。”

在马什哈德的伊玛目圣陵里,不仅有清真寺,还有好几座博物馆、宗教大学、医院,整个就是个宗教社区。

伊朗的穆斯林信奉的是什叶派——一直没搞懂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区别,找资料学习了下才知道,什叶派是以拥护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圣裔担任伊玛目为主要特征,什叶派除了伊斯兰教的普遍信仰:真主独一、先知和末世,还有他们特殊的信仰即伊玛目信仰。

以我的浅薄当然无力去评判任何宗教,但政教合一这种社会制度、教派间的血腥斗争,仅这两点就足够让我对这种宗教充满怀疑。

作者如歌的行走故事,文章由壹行伊朗编辑整理

转载请联系壹行伊朗客服,并注明出处

投稿请发至邮箱:yixingyilang

.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白癜风治疗北京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wb/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