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西方媒体报道中的伊朗,动荡、战乱、核威胁,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他们刻意塑造出来的伊朗形象,如果你相信了,他们也就达到目的了;他们才不会告诉你:伊朗是一个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公元前7世纪起伟大的波斯帝国就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起来……这里如今社会安宁而有序,人民友好而热情,美丽的波斯古园林和华美的古清真寺被收录至世界文化遗产和伊朗国家文化遗产的名录,古今交融的城市现代化而具有设计品味。不来一趟伊朗,你就无法感受到中东地区独特的文明。

本文中,你将通过照片了解到几座代表性的波斯古代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它们迄今都保存非常完好。你可能难以想象,在充斥着荒漠和高原的中东,古代的伊朗人竟能克服自然的困难,用水、植物、建筑和铺装打造出了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宜居环境。

(上图:位于伊朗中部卡尚的Kasian民宿)

图/卡尚的Kasian民宿,位于卡尚古城的腹地,近年由一个破旧的废宅改造而成,中央的半地下庭院中有喷泉池和种植,非常精致。

图/卡尚的TajHistoricalHouse古宅,庭院位于地下,花园较为简单;建筑中有泥塑人像来表现古代生活场景。

图/卡尚的AbbasianHistoricalHouse(阿巴斯古宅)。始建于年,主人曾是一位富有的玻璃商人,宅园体量非常庞大,主轴线上布置了两进院落,且拥有非常复杂建筑装饰,穹顶、门窗、墙体上都有着繁复的花纹。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洒在地面上的场景非常地唯美,但这里和位于设拉子的莫克清真寺(下次推送)相比就不值一提了。我们在这里还看到了往庭院中输水的设施——坎儿井。

图/卡尚的TabatabaeeHistoricalHouse(塔巴塔巴伊古宅)。始建于年,主人是一位地毯商人(卡尚盛产波斯地毯和玫瑰水),多平米的住宅共包含了1主、3副共4个不同等级的地下庭院,同样以中央的狭长形水池和两侧的绿化为模式。建筑的屋顶和内部装饰十分豪华,采用了很多镜子拼贴,植物造形的浮雕出现在主厅堂各处的墙壁上,类似于欧洲的洛可可风格。此外,主建筑的两个圆形大天井形成了具有神圣感的空间。

图/卡尚的BoroujerdiHistoricalHouse(布鲁杰尔迪古宅)。始建于年,主人是一位茶壶商人,娶了塔巴塔巴伊家的女儿,多平米的住宅共包含了1大1小两座地下庭院,庭院似乎没有太多亮点,但是建筑包含了一个大穹顶和对称的两个小穹顶,内部装饰有很多人物画,将装饰的繁复程度用到了极致。

图/卡尚的SultanAmirAhmadHistoricalBath(艾哈迈德苏丹浴室)。像古罗马一样,古波斯人民也在浴室中沐浴、社交和休闲。从平面图看出,砖砌的厚墙壁为了保温,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更衣室、剃须室、洗毛巾室、淋浴室等。室内贴满了炫彩的瓷砖并拼接成多样的纹样。上图底层的一个个小格子适用于存放鞋,这是一个社交空间。而屋顶可以上去,采光的孔洞处用厚玻璃保温和阻挡视线。图/卡尚的古城墙。虽然并非游览景区,但从卫星图上却完全无法忽略这个直径米10边型的巨大城池。城墙转角处还有圆柱状的马面。就算是无法进入,但感受一下它的外观也足够震撼,城墙外有一座城市公园。-重头戏来了-

图/FinGarden(费恩花园)。这是一座朝向东北的对称式大型皇家行宫,由16世纪阿巴斯一世主持设计,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园林虽然位于卡尚镇的边缘,但距离山体仅有1公里的距离,没错,选址在此正是为了通过坎儿井将雪水运输到园林中。水体在园中穿流而过再灌溉农田和村镇,形成了喷泉、涌泉、跌瀑、水渠、水池等多种富有动态的水景观,与蓝色的水池瓷砖搭配起来,带给人以希望。建筑在全园所占的面积相对微小,但体量较为高大,整体较为通透,并不会阻挡视线。西南角的敞厅以方形的溢水池(里面有黑色的鱼群)为中心,连通三个方向,另一个方形为风塔在室内的出风口——古人在此休闲乘凉,确实是一种享受。关于此花园的历史沿革和文化艺术,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图/伊斯法罕的AbbasiHotel(阿巴斯酒店)。伊斯法罕是伊朗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萨法维王朝在阿巴斯一世(-)时期达到了鼎盛,这里正是当时的国都。此时,建筑和园林的艺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座号称“世界上最古老酒店”的地方曾经是商队的旅馆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中间庭院包含有一座东西向的狭长形水池,庭院中种植有丰富的观赏植物,酒店的室内装饰也十分豪华。图/伊斯法罕的ChehelsotoonPalace(四十柱宫)。这座皇家园林与费恩花园同属萨法维王朝时期,但这里主要是用于皇帝接待各国前来朝见的国王和使臣,因此在设计上强调了皇权至上的空间体验效果(现有建筑是年的一场大火后重建的)。园林以种植和水面为主体,核心为体量庞大的建筑,所谓的“40柱”其实是指建筑的20根纤细的木柱及其在水池中的倒影,因为在波斯语中,“40”寓意非常多。建筑的结构本身并不复杂,在最后一个空间的室内,悬挂有多幅巨大的描绘征战的油画,来表明帝国的强大武力。大多数游客主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wb/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