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我在伊朗的日子一
许久不登whatapp,偶然一上,看见数周前Belal给我发来了不少德黑兰附近山村春天的近照。告诉我疫情肆虐,工作半停半干,没事就在老家附近的农村种种葡萄,希望我一切安好。Belal是我在伊朗工作时的同时,多年过去,但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花如往日红,扎格罗斯山依旧,10年前的往事如电影一般,历历在眼,犹如昨日。 年我在伊朗 我们似乎都对伊朗有着种种的误解,这个常年被美国封锁压制,以色列敌对,沙特声讨,长期与和朝鲜为伍登上媒体的所谓邪恶轴心国之一的国家,大家似乎都以为这是一个常年尘土飞扬,战火纷飞的废土之区。12年,怀着如此的印象和心情,踏上阿航的飞机,从成都飞迪拜再转德黑兰,开启了我人生的伊朗之旅。 01 大概8个小时的行程,飞机稳稳着陆到了霍梅尼国际机场,机场设施不算简陋,也不算发达,第一感觉是回到了新疆,但随行披着各色头巾的伊朗妇女们来回穿梭,时刻提醒我来到了另外一个国度。海关对中国人很友好,公司已经提前办好了工作签和居住证,不用多久就出了关,伊朗本地的司机已经在门口等我,踏上丰田越野车,伊朗司机载着我奔向公司驻地。 德黑兰的基建不错,至少机场高速路路面平整,两个车道加上应急车道,低矮的灌木种植于道路两侧,干燥的空气伴随万里无云,高高在上的蓝天,又让人产生了回到了新疆错觉。半小时后,进入城市,周遭种种又在不停的提醒我,这已经是另一个世界。 德黑兰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车多,不,应该是过多。路上密密麻麻如蚂蚁似的布满了清一色类似奥拓(伊朗国产),标志,雪铁龙C1那种小车。路上难见我们认为传统意义的好车,甚至连B级车都很少,偶尔可见几辆宝马或者现代。司机告诉我这是因为受制裁的原因,伊朗的只有非常有钱的人才能去花高价私人通过渠道购买豪车,没有企业可以通过正常外贸途径将汽车引入伊朗。 另一方面,伊朗由于能源过于丰富,汽油都是白菜价,加之相比伊拉克,叙利亚这些完全依赖石油工业的国家,伊朗在中东确实算是拥有较为完整发达的工业体系国家。在面临长达几十年的制裁过程中,在缺乏进口和外资合作的途径下,伊朗还是硬生生的建立起一条自给自足,自成体系,自成市场的汽车产业,着实不易,助长了家用汽车在伊朗的普及。 可以预见的是,如此多的汽车保有量加德黑兰独有的地形,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当然必不可少,因此,德黑兰也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大都市之一。冬天的时候,亲眼可见黑色的雪遍布道路两侧,可见一斑。 02 德黑兰这座城市背靠山而建,和我国兰州比较相似,比起波斯文明其它历史悠久如色拉子等的城市,其算是一座较新的城市。 由于城市靠山而建,所以整座城市高低不平,爬坡上坎,颇有一种小重庆的幻觉。城市除了几个主干道之外,道路总体很窄,地下停车场的缺失导致所有车辆大都沿着马路随地停靠,道路显得更加狭窄。还好如前所提,伊朗的汽车都是类似国内奥拓这些的小车,倒也基本能从狭窄的路上错来错去。 值得一提的是,独特的地理环境加汽车的保有量,或者还带了点波斯人天然的尿性,在随后在伊朗生活的岁月中,上到公司,出租车司机,下到公司同事,我感觉伊朗同志们都是赛车手。以我的好友belal为例,开着他小小的标志,基本上坡踩油门,下坡也踩油门,转弯基本都是漂移,上坡侧方位停车手动档一次性进入,去一趟他的家基本不走大路,正所谓阳关大道你走,偏偏独爱鬼门关,全从各种小巷穿梭迂回,每次和他出门,基本都是真人体验电影《谍影重重》那种城市汽车追逐的感觉,甚为过瘾。 德黑兰的建筑主要以浅色调,不高于6层的小高楼为主,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似乎很少,至少在年的时候我感觉很少。房子沿着坡道密密麻麻而建,杂乱无序,感觉没什么规划,但是房子感觉质量很好,至少从肉眼的角度观察,伊朗的是很“厚实”的,有点欧洲条石建筑的感觉。 后来了解到伊朗的土地是人民世袭永久制,很多房子都是有房主自己修的,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自己的土地上将房屋修建效益最大化而忽略城市整体的规划,似乎也是理所应当。总而言之,德黑兰的城市建筑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落后”,脏倒也谈不上,差有那么一点,乱是肯定了。 后来了解到德黑兰自伊斯兰革命后(年),德黑兰的城市建设和面貌基本就没怎么变过,30年前如何,现在依然是如此,想到78年前我们改革开放前的窘样,油然而生小丑竟是我自己的错觉。此后年我再次回到伊朗时,也已经有了不少如山顶酒店的这样标志性建筑,道路也加宽不少,说明伊朗也与时俱进,进一步在缓慢的发展中。 待续…… 作者介绍 杜洋,12年踏过49个国家土地,用脚步和心灵丈量世界;血性未凉,书生意气,爱读书,写文章。盼望野火不灭,盼望月色奔流,燃烧不尽凡夫怀袖。待到多年以后,文章气节莫白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wb/7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伊朗十家最顶级的豪华酒店上篇
- 下一篇文章: 建筑师许谦那些年我住过的世界各地民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