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分析叙利亚对中国以及ldquo一
叙利亚对中国以及“一带一路”的意义 全文字数:阅读时间:28分钟 前言 在大部分民众眼里,叙利亚仿佛向来都不是中国外交的重点,从地缘政治上讲,两国地理位置相距较远,中国也一直避免卷入中东问题的纠纷,对叙利亚也只是保持着一种同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友好;从经贸往来上讲,根据中国叙利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发布的消息,中叙经贸往来在叙利亚内战爆发前的两国双边贸易总额也仅24.8亿美元;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经贸往来就减少,直至年,中叙双边贸易额才有所恢复,但年度双边贸易总额也仅13.15亿美元。 不过,“美国中东研究所”(theMiddleEastInstitute)教授约翰·卡拉布雷斯(JohnCalabrese)曾发表过这样一个观点:“叙利亚不是中国传统上的战略重点,可能直至今天也不是,但这并不意味着北京对叙利亚内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或战后重建可能带来的机遇漠不关心,相反,中国一直在稳步扩大与叙利亚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关系。”看到这一观点的时候,笔者和大多数人一样,内心和充满了疑问:“叙利亚能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中国有这个必要去赶叙利亚这潭浑水?中国帮助叙利亚这么个穷二白的国家重建能获得什么好处....” 基于对这一观点的好奇,笔者带着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以下是笔者研究和积累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叙利亚对中国以及“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2)中叙合作的机遇和前景。 正文 叙利亚对中国的现实意义——国家安全利益角度 约翰·卡拉布雷斯教授在年发表的文章《中国与叙利亚:战争与重建》一文中提到:“中国正尽可能与阿萨德政府建立并友好且稳定的关系,尽力保证该政府的政权稳定,以防止跨国圣战活动从其领土外溢,造成中国国内和全球安全形势恶化。”众所周知,代表维吾尔极端圣战势力的“东伊运”(TIP)自年起就趁着叙利亚内乱,蜂拥向叙利亚参加圣战。根据叙利亚当地的媒体《enabbaladi.net》年底的数据核实,目前还有至少名“东伊运”维族圣战人员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内对抗叙政府军以及俄军,这些维族圣战分子的家人也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内生活。目前“东伊运”已经成为了叙利亚伊德利卜省内,除“沙姆解放组织”外,最有实力的恐怖组织,虽然组织规模不算大,但其战斗人员的凶猛程度和军队行动力在叙利亚众多反政府武装派系中却是数一数二的。与此同时,这些维族圣战分子在伊德利卜省内占领并建立起由维族人聚居的村落,不允许叙利亚人进入,并以各种方式变相在当地掠夺和非法占有属于叙利亚公民的社会公共财产,包括土地、农田、房屋、热电站、加油站等等,其经济和军事实力不可谓不强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必须引起我们中国公民的注意的是,年11月6日,美《联邦纪事》公布的信息显示,美国务卿蓬佩奥已于当年10月20日撤销此前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简称“东伊运”、又名“突厥斯坦伊斯兰党”)认定为恐怖组织的决定。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此解释称,“十余年来,没有可信证据证明该组织继续存在”。美国此举无疑助长极端恐怖主义势力对中国安全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安全研究教授罗汉·冈纳拉特纳(RohanGunaratna)年11月7日在《southchinamorningpost》发表文章表示,美国此决定是错误的,因为将“东伊运”从恐怖组织的名单上剔除,对于中国国内外的公民,特别是海外公民的人生安全威胁特别大。“东伊运”散布在亚洲、海湾国家、中东、北美等地,他们拥有武器装备,拥有大量的人员,如果国际不再追认他们是恐怖分子,那么他们将可以随意攻击中国在国外的资产和人员,比如跟中国相关的组织,中国的游客,中国的航空公司等等。 《al-monitor》驻叙利亚的研究人员阿卜杜勒·瓦哈卜·阿西(AbdulWahhabAssi)年11月15日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将“东伊运”移出恐怖组织的名单,也意味着“东伊运”在何处采取任何行动都不会被美国当做恐怖主义行为(这可能暗指在中国边境地区发动任何行动),而是当做解放中国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民族来看待,这一方面可能会促使这些叙利亚“东伊运”的领导人及其成员看到向中国发起攻击的希望,促使他们返回阿富汗地区,以便针对中国采取新的行动。 驻曼谷地缘政治研究人员和作家BrianBerletic在年11月16日在《GlobalResearch》发表文章表示:“美国将“东伊运”从恐怖组织名单当中剔除,实际上是美国及其合作伙伴希望寻求进一步培养和利用“东伊运”这个暴力机器。“东伊运”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为美国提供服务了,过去“东伊运”曾为美国在叙利亚的战争代理派系提供人员上的支持,在南亚对泰国等一系列不听话的国家发动恐怖袭击(年在曼谷市中心发生的四面佛爆炸案),针对中国制造暴力分裂事件等等。因此美国此举的动机远远不只是以此来挑衅中国,未来更是要为“东伊运”提供更强大的武器并利用它发动攻击。” 综上所述,中国不希望叙利亚成为一个失败的国家,也不希望维吾尔极端恐怖分子把这个国家发展成他们的避风港并以此为基地向外辐射,破坏中国海内外的利益安全和“一带一路”倡议未来的发展。 叙利亚对中国的现实意义——能源安全利益角度 华盛顿研究所的前研究员克里斯蒂娜·林(ChristinaLin)在年8月22日发表的《叙利亚的四海战略符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到:“与能源出口国的美国不同,中国仍然从中东大量进口能源,因此中国需要叙利亚地区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区域稳定以确保其石油天然气的供应线。” 对这一观点进行深化理解,笔者在中银宏观钱思韵、朱启兵于年发表的《叙利亚局势:漩涡中的石油》一文中找到一些思路: (1)“受阿拉伯之春影响,年叙利亚爆发了反政府示威活动,由于外部势力的广泛介入,叙利亚危机日益加深,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国际势力的角逐。冲突升级的直接后果是石油产量减少,价格飙升。因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产油国和运输通道,叙利亚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中东地区的油价持续上升,许多国际争端都有从“酝酿-发酵-爆发”的过程,因此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也是间断、不连续地进行脉冲式上涨。虽然叙利亚国内原油产量并不高且在逐年下滑,但是危机所涉及诸多利益方包括俄罗斯,美国,沙特,伊朗等均是世界主要产油国,由此抬升市场对原油供给端的担忧。叙利亚问题背后牵动美、俄、中东全球三大能源主要供给方的深刻矛盾冲突,一旦叙利亚问题升级,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原油供给减少。因此,一旦叙利亚动乱扩大,油价将会更加飙升至新的高点。” (2)“叙利亚是中东地区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位于叙利亚西南面的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要道,每日运输约80万桶原油及万桶石油。在美国海军堵住波斯湾出口的情况下,陆地油气管线的铺设就成为各方争夺的核心。欧洲之所以如此依赖“俄气”,根源在于俄国建立了庞大的天然气管道。而伊朗和波斯湾地区的天然气因为苏伊士运河水道限制,必须绕道南非好望角,导致成本太高,无法吸引欧洲买家。从年开始,伊朗和卡塔尔两个天然气大国开始提出建立直连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如下图),一般称之为南线(起点卡塔尔)、北线(起点伊朗)。以往的天然气大卖家俄国对此自然不会视而不见。而不论是哪条线,叙利亚都是必经之地。因此俄国、伊朗、欧洲、美国、卡塔尔、土耳其、以色列都希望控制叙利亚。因此,叙利亚成为了石油向欧洲输送的“咽喉”。陆地方面。由于叙利亚临近伊拉克和伊朗等产油大国,内战将会引发海湾局势紧张。以伊拉克为例,北部的基尔库克石油基地要通过叙利亚的巴尼亚斯向外运输。因而纵使叙利亚出口量所占比重不大,内战冲突依然会影响整个中东地区的原油供应。” (3)“原油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等密切相关的特性,决定了其价格同时受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两大因素的交替作用。商品属性主要受微观经济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供需关系;金融属性则大多跟宏观影响因素相关,比如美元走势、政治风险。虽然叙利亚产油量在国际原油供应中占比较少,最高时仅为年均40万桶/日,且伊朗等其他中东产油国具有替代效应,因此,短期油价的升高并非来源于石油产量的减少,对未来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形势升温的预期才是支撑国际油价继续上涨的主要原因。举个简单的例子,年3月叙利亚爆发之初,WTI油价由年年初的90美元/桶均价飙升至美元以上,并维持在高位。年8月底,美国对叙利亚动武的预期升温,加上9月奥巴马邀请国会领导人开会,重燃了国际石油市场的担忧情绪,油价也再次上升至美元以上。”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理解,叙利亚虽然不是中国的重要商贸合作伙伴以及能源进口国,但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叙利亚地区的稳定将会直接影响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进而影响全球油价的稳定以及产油国石油供应链的稳定这对于我们中国这一石油进口大国来讲,是极其不利的。要知道,我国年上半年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达到了创历史高度的73.4%。如果中东再次陷入动乱,中国的能源安全利益将会受到影响。 叙利亚对中国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战略角度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反恐政策中心负责艾萨克·菲尔(IsaacKfir)曾经在《ChinaviesforroleinreconstructingSyria》中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务实的投资者,在对外政策和对外战略方面一直保有理智谨慎且保守的态度,因此它无论是在能源、经济还是安全方面的合作都希望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多个合作伙伴能够满足各项需求,目的是分散和降低其中任何一项合作终止所带来的风险。 其中叙利亚能够给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带来更多选择权,起到分散和降低风险作用的选项。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有三条主要贸易路线:第一条是经过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的北部陆地贸易路线;第二条是主要依靠西亚到达波斯湾、地中海的中部路线;第三条是中国沿岸地区出海口,到达印度洋沿岸国家的海上路线,这种结构为中国的贸易和安全提供了多种选择。其中在第二条线路中,中国贸易路线需要穿越中东地区才能到达欧洲,而中东地区的冲突和矛盾纷繁复杂,局势变化莫测,因此中国的“一带一路”在穿越西亚到达地中海和欧洲的门户就不能只有一个——土耳其。 近年由于土耳其与美西方国家的关系逐渐疏远,中土关系逐步升温,合作也变得密切。这其中最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中国中欧班列的南线(新疆出发,途跨里海运输走廊抵达阿塞拜疆的巴库,再经由BTK铁路从巴库-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土耳其东部的卡尔斯,到达卡尔斯后利用现有的铁路或海路前往欧洲各国)于年11月5日开通。实现了中国到土耳其的成功对接。中国“一带一路”中部线路实现了一条通路。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土耳其与中国的关系相当微妙:一方面,土耳其虽然近年对中国的合作表现热烈,但土耳其的经济基础以及大部分行业都依托美西方,美西方在土耳其的投资份额和经贸来往远超中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土耳其的政权性质天然还是亲西方;另一方面,虽然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近年对中国的态度表现得温和,但是他早前也曾公开非议中国的治疆政策,与此同时,在土耳其境内的维吾尔分裂势力联合土耳其亲西方反对党向土耳其执政党以及土耳其总统施压,埃尔多安总归需要安抚其国内的情绪,而且在土耳其执政党连连错失重要省份重要城市的竞选,土耳其正发党的执政地位保不定在未来会被撼动。基于理智和谨慎的态度,中国“一带一路”在通往欧洲的道路若完全仰赖土耳其这一条路,难保他日不会出问题。 相较之下,叙利亚政府在遭到美西方以及亲美西方的周边国家干预战争多年后,已经完全不可能再靠近西方势力;在叙利亚重建问题上,俄罗斯和伊朗也没有雄厚的财力去支持,中国是它依靠的不二之选,相对地,中国也能够通过帮助叙利亚重建获得一个坚实的盟友。(伊拉克也是一样道理) 而相对地,通过叙利亚将货物运输到地中海以及欧洲将为中国提供更多的货物运输选择权,中国也不必完全依赖土耳其作为通往欧洲的主要陆地管道,如此一来就有利于降低中国“一带一路”中央线路的失败风险并巩固其稳定性,也符合中国对外政策和对外投资战略的要求。 此外,叙利亚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未来也有可能帮助中国进军欧洲市场——“地中海联盟”(UnionfortheMediterranean)。众所周知,“地中海联盟”是一个旨在在地中海沿岸的各欧盟、北非及中东国家之间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并促进沿岸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的国际联盟组织,成员国总共有42个。叙利亚也曾经是“地中海联盟”成员国之一,年爆发内乱后被暂停了成员国身份,至今尚未被恢复成员国身份。尽管欧盟内部在对叙利亚提供援助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一些欧洲国家仍希望与叙利亚大马士革重新建立联系。“地中海联盟”会议也十分重视叙利亚局势问题。因此中国需要耐心作长线战略规划,待叙利亚问题得到解决后并回归到“地中海联盟”组织当中,中国也能通过投资叙利亚进入“地中海联盟”,进而进入欧洲市场。 中叙合作的机遇——中方的态度及举措 客观来讲,多年来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具体方法服务于确保能源供给和改善其经济伙伴关系。在面对类似巴以冲突、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冲突等国际问题,中国都主张和谈和解决冲突,寻求合作和地区稳定。但是随着美国年军事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后,美国政策表现出更强烈的反华性质,美西方在叙利亚问题上推行的系列政策均旨在谋求推动叙利亚的政权更替,换亲美西方的政治力量上台,而地区的形势的变化必将会影响中国在中东地区获取能源,因此中国需要阿萨德这个朋友。在认清局势的情况后,中国在叙利亚冲突这一国际问题确立了自己的立场态度,一改原来追求“零问题”的保守外交转变为更主动的姿态。 基于尊重叙利亚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国际势力进一步干涉叙利亚内政,中国在外交上多次施以援手,阻止美西方势力干预叙利亚内政。年10月4日,俄罗斯和中国反对由欧洲提出的联合国安理会谴责阿萨德政府的一项草案。该草案的目的是在政府军持续打击反对派的情况下,通过一些有针对性制裁对叙利亚政府形成威胁;年2月4日,俄罗斯和中国反对安理会针对由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共同提出的要求叙政府立即停止军事行动以及支持阿拉伯联盟提出的和平计划并要求阿萨德让位的决议;年2月5日,中国和俄罗斯反对对美国、欧盟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提出的谴责叙利亚的决议草案;年7月19日,中俄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就英国等国提交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年5月22日,中俄反对由法国起草的、将叙利亚问题提交国际刑事法院有关决议草案,草案谴责叙政府武装践踏人权、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该草案要求将叙利亚年3月爆发冲突后的一切战争罪行提交国际刑事法院审理。 与此同时,中国近年多渠道表示坚定支持和帮助叙利亚完成重建社会的事业,期待看见叙利亚重回和平稳定的状态。年9月27日,中国外长王毅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时曾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中叙关系,不会缺席叙利亚重建进程,愿为叙利亚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年6月4日,在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表示,叙利亚局势逐渐好转,政治解决进程向前推进,叙利亚政府和人民也在着手重建家园。中叙两国人民传统友好,中方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叙利亚重建,努力帮助叙利亚人民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年12月16日中国外交大使耿爽在安理会叙利亚政治和人道问题视频公开会上表示,中国欢迎叙利亚政府担负起自身责任,积极推进农业改革,促进贸易合作,恢复国内经济。中方支持联合国继续通过跨境和跨线机制开展人道救援行动,并充分发挥叙利亚政府的作用。中方已通过双多边渠道向叙方提供约1.3亿美元援助,愿继续帮助和支持叙利亚人民。 另外,在援助叙利亚重建的问题上,中国近年投入力度也是不容小视。此处仅部分举例说明:在基建方面,中国自年以来旨在为叙利亚政府部门在电力、海关、交通和一些部门的办公设备方面提供支持就有三次:第一次价值1.1亿元人民币,第二次价值2亿元人民币,第三次为1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在年向叙利亚拉塔基亚港捐赠了台变压器,用于优化拉塔基亚港的电力设备整修;在交通设施配套方面,年6月中国向叙利亚政府提供了辆公共交通巴士(44座巴士),同时还向叙利亚派驻五名技术专家,专门培训叙利亚的公交车运行系统团队,并为这些车辆提供必要的维护保养服务;在粮食安全方面,自年以来中国已经援助了超过吨大米,还通过其他一些措施帮助叙利亚确保粮食安全;在社区房屋建设方面,年2月,叙利亚政府“中国三一重工集团”达成协议,后者将承担叙利亚的一些郊区住房项目建设工程;在对抗新冠疫情方面,中国政府在年间多次向叙利亚提供抗议物资的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医用防护服、口罩、护目镜、体温计等在内的援助物资,并在年2月5日向叙利亚提供15万剂新冠疫苗,还决定向叙方提供20台呼吸机和吨大米援助;在贸易方面,年9月举行的第60届大马士革国际贸易博览会,有多家中国企业前去叙利亚参展,年第61届大马士革国际贸易博览会,有50多家中国企业前去参展。 中叙合作的机遇——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的态度和举措 首先,叙利亚近年充分表达对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强烈意愿。叙利亚总统办公厅政策与传媒事务顾问夏班(BouthainaShaaban)在年4月25日至27日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表示:“叙利亚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伙伴国,我们也希望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我们相信叙利亚、伊朗和伊拉克能够架起联通的桥梁与纽带。”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在年12月16日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表示,叙利亚希望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方,在这一倡议框架内已向中国提出六个项目。目前双方正针对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展开密切讨论中。 然后,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左右,叙利亚政府加紧修复其国内的交通运输线路,并联合伊拉克以及伊朗共同谋划跨国运输通路的问题,希望能够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实现西亚地区多国联通的目标。 早在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Rouhani)在出席其国内克尔曼沙赫-马什哈德线路(Mashhad-Kermanshahrailwayline)开通仪式上就提出了联通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的规划:“伊朗西部铁路规划将继续向西规划完成该铁路的联通,从现有的克尔曼沙赫站,经过霍斯拉维(Khosravi)进入伊拉克境内,在途经巴格达、摩苏、叙利亚的卡米什利、代尔·埃佐尔,拉卡和阿勒颇与拉塔基亚港口相连。” 然而由于叙利亚政府未能在近两年内收复叙北部的领土,因此叙利亚、伊朗以及伊拉克于年重新商谈并规划出“从伊朗伊玛目霍梅尼港口通往叙利亚拉塔基港口”的铁路规划(外国智库将之称作伊朗的“陆地走廊”战略)并就此签署了三方谅解备忘录,旨在通过铁路网络将伊朗的伊玛目霍梅尼港连接至伊拉克的巴士拉和叙利亚的拉塔基亚港。这条国际铁路能够使伊朗的原油顺利通过铁路输送到地中海的港口;与伊朗希望通过铁路向西运送石油不同,叙利亚希望能够通过铁路向东通往中国。由此可见,叙利亚-伊拉克-伊朗联合主导的“从伊朗伊玛目霍梅尼港口通往叙利亚拉塔基港口”的铁路战略项目可以在中国“一带一路”线路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铁路建设已经通车到伊朗境内) 根据年3月11日叙利亚交通运输部披露的消息,代尔祖尔-塔比亚-阿布凯马勒铁路的建设工程已经完成了96%,沿途总共有6个站点。但叙利亚国内的铁路线路大部分配套基础设施经过多年战乱已经被毁坏,因此铁路重修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目前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进行修复完善,铁路工程何时竣工并通车还没有确定;不过叙利亚交通运输部表示该铁路的建成和使用为将来实施“从伊朗伊玛目霍梅尼港口通往叙利亚拉塔基港口”的铁路战略项目做准备。 (叙利亚境内铁路线路及规划图) 与此同时,伊朗主导的“从伊玛目霍梅尼港口通往叙利亚拉塔基港口”的铁路战略项目在伊拉克境内逐步取得进展。伊朗副公路部长凯拉拉·哈达米(KheirollahKhademi)于年7月1日在记者发布会上发布消息称伊朗沙拉梅迠(Shalamcheh)-伊拉克巴士拉(Basra)铁路项目将在三个月内开始动工。年7月23日伊拉克国家安全顾问卡西姆·阿拉吉(Qassimal-Araji)宣布,伊拉克和伊朗联通的国际铁路目前仍在赶工建设,将在不久的将来连接起来。基于伊拉克目前现有的铁路网络,伊朗-伊拉克的铁路网络就能够完成联通,伊朗的货物就能通过伊拉克的铁路网顺利到达伊拉克西部叙-伊边境城镇加伊姆镇(Qaim),然后进入叙利亚境内。 (伊拉克现有的铁路线路图) 此外,不得不说的是,中叙合作的合作前景还离不开中国-黎巴嫩的合作。这部分原因在于年6月13日叙利亚政府初步做出决定,将该国最大的港口——塔尔图斯港以租借的形式交付俄罗斯,租期为49年,俄罗斯将拥有该军港的一切权益。为了对该港口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常态化管理,叙利亚政府欲与俄方成立一个由6名核心成员组成的董事会。其中叙政府占3席,剩下的3席由俄方继承;而伊朗于年10月1日接管叙利亚拉塔基亚市的港口管理,头一个接管期为10年。因此中国未能通过叙利亚国内两个港口进入地中海。 不过,中国在地中海的港口部署不仅仅只有叙利亚这一个选项。年-年中国港湾公司完成黎巴嫩“的黎波里港扩建工程”承包项目。项目建成后,的黎波里港成为继贝鲁特港之后的黎巴嫩第二个有集装箱码头的港口。新建集装箱码头扩大和优化了的黎波里港进出口货物种类、加快了货物装卸速度,一个新建的泊位使用中国港机设备,能够每天装卸多个集装箱,港口每年货运吞吐量都在不断上升。年3月,中国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还向的黎波里港交付一批港机设备,包括2台起重量65吨的双箱岸边桥式起重机和4台起重量40吨的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港口负责人艾哈迈德·塔默(AhmedTamer)在年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黎波里港口现有能力每年接收约万吨的货物,物流改进后可每年接收多达万吨的货物,港口集装箱区域目前已有8万个集装箱,整个港口预计可容纳30万集装箱。”的黎波里港口的发展促进了的黎波里地区港口贸易、产品加工业、仓储、金融、信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同时对整个黎巴嫩北部地区,乃至整个地区的发展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黎巴嫩政府近年也在密切讨论如何发挥好的黎波里港的潜在优势,把的黎波里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城市,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并与中国的“一带一路”规划的对接。的黎波里市政当局工会和丝绸之路国际商会(SRCIC)于年11月27日签署了协议加入该委员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积极作用。贝鲁特工商会会长阿德南·卡萨(AdnanKassa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赞的黎波里市政当局此举,他指出的黎波里对黎巴嫩乃至整个地区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他表示,黎巴嫩将不遗余力地提高的黎波里的地位并对中国保持市场开放,促使它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中国合作的特殊枢纽,并成为黎巴嫩的经济首都和促进邻国叙利亚重建的重要枢纽。 此外,黎巴嫩政府自年起就与叙利亚政府密切洽谈重建的黎波里港口-叙利亚霍姆斯市铁路项目。黎巴嫩国家铁路和公共运输局局长齐亚德·纳斯尔(ZiadNasr)曾向媒体表示,不论叙利亚冲突何时真正结束,修复的黎波里通往霍姆斯的火车线路都是当务之急。政府高度重视此项目。的黎波里商会会长杜夫·达布斯(TouficDabbousi)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近一个月来我们每天都在谈论这个问题。正在与潜在的中国投资者进行密切讨论。到了年5月下旬,黎巴嫩公共工程和运输部长尤塞夫·费亚诺亚诺斯(YoussefFenianos)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并具体讨论该铁路项目的建设方案。目前的黎波里-霍姆斯的铁路重启工程项目仍在讨论阶段,暂未有新的动工明晰计划。 结语 经过调研和积累,笔者在此简单做两个方面的结论:一方面,叙利亚于中国的意义在于:(1)叙利亚和中国两国在国际反恐问题上的立场和利益高度相关,中国并不希望叙利亚成为如阿富汗一样,成为恐怖主义和分裂势力生长的堡垒;(2)叙利亚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局势动荡和政权变化都影响着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问题和国际油价变动,这对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而且不稳定的因素,因此中国并不希望叙利亚地区再度爆发战乱,更不希望看到阿萨德政权下台;(3)在能够保持局势稳定的情况下,叙利亚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帮助中国多条通路通向欧洲,减少“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风险和阻碍,也符合中国对外投资的基本价值观。 另一方面,在考虑中叙合作的前景问题上,笔者发现需要把叙利亚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发展规划相结合思考,才能明白其意义。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以及伊朗的近年合作与发展规划确实让中国“一带一路”与叙利亚甚至与周边各国合作的主心骨正在变得清晰。虽然叙利亚依然百废待兴,尚未有人能够对帮助叙利亚重建及推动周边地区发展能给中国带来的回报做出比较客观的预计和利弊权衡,再则这些国家局势依然不稳定,中国要和这些地区国家合作依然面临着挑战和困难,但至少这些国家都愿意积极修复和完善自身基础建设,拥抱“一带一路”这个发展机遇,以便谋求和中国更好地合作,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至于中国和叙利亚及周边国家合作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又是如何合作克服困难与挑战,笔者将会继续研究并在未来分享相关话题的调研成果。 文章引用内容出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xf/6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尿素周报市场转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