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传给女儿的记忆伊朗部落织毯
看过如诗画般的伊朗获奖电影“Gabbeh”吗?游牧部落在迁徙中的爱情故事,那张描绘了这个故事的地毯在透澈的溪水里浸泡冲洗,那皑皑雪原上的狼的呼喊,姐妹倆蹲坐在草地上编织那张地毯,上面有叔叔婚礼的热闹场景,也有小妹追赶羊羔不幸从悬崖坠落后的一段黑色记忆。 “生命是彩色的,死亡是黑色的。” 电影艺术地表现了波斯地毯中的一支主力:游牧部落。“纯波斯”此前主要介绍的为城市设计,织匠多为城市妇女。部落与城市设计构成波斯地毯的两大类。 部落地毯(Nomadiccarpets)的编织没有任何预先设计好的图案,图案都在织者的脑子里。作品看似多有类似之处,但细看极少有两张是一模一样的。图案既不完全对称,也不一定有一致性。“即兴,自由,富有创意”,部落地毯深受西方人的钟爱。 伊朗有九大支少数民族,或部落,占总人口万中的13%,但占地60%。最大的几支:法斯(Fars)省的Qashkayi,伊斯法罕西部的Bakhtiari,阿塞拜疆省的Shahsavan,科尔曼省的Afshar,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的巴如齐省的Baruchi族。 各个部落的地毯风格不一。Qashkayi族出产的多为欢乐明亮的色彩(电影“Gabbeh”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Bakhtiari偏爱用茜草染成的暖暖但又不扎眼的红色,Baruchi族的作品多为深深的暗色,表现的是该部落历史上受其他部落压制的情绪。 部落地毯的图案取自生活和大自然。星空日月,沙漠河湖,春夏秋冬;羊儿成群跑在山坡,骆驼,马儿,婚礼上孩子们疯跑;女儿待嫁,和心爱的人骑马私奔,各种生活场景都会成为主题。展现的图案有时不完美,似像似不像,留下想像的空间。还有的图案取自古人留下的遗迹,如岩画壁画。 采用羊毛和棉织成,地毯是伊朗游牧部落生活中的必需品:铺在帐篷里的厚厚的地毯,用作被子保暖用的Kilim(一种平面编织,不采用手工打扣),放在马背上的有精美刺绣的装饰,搭在骆驼背上载重袋子。 游牧族自给自足。牧羊,剪羊毛,洗羊毛,用最原始的方法手纺羊毛,采集各种植物矿石染色,到编织,洗晒定色。女人是主力,外婆带妈妈织,妈妈带女儿织,姐姐带妹妹织,通常一张毯子由两个女人织成。 ~~~~~~~~~~~~~~~~~~~~~~~~~~~~ 想复读“纯-波斯”之前的地毯专栏: A)“波斯”让你想起什么?--请回复“1” B)库姆-丝毯之都--请回复“2” C)染色是判断大师作品的主要尺码--请回复“3” D)波斯毯设计绘画大师阿克巴.麦贺迪:“和出色的让你受益的人合作--请回复“4” E)“非常波斯”淘宝店--请回复“5” F)波斯手工毯--”踩在地上的黄金“她很受用--请回复“6” G)要娶我?家有波斯地毯吗?--请回复“7” H)“纯-波斯”开业庆典--请回复“8” I)“纯-波斯”的高大上使命--请回复“9” J) “纯-波斯”背后的四位伊斯法罕人--请回复“10” ~~~~~~~~~~~~~~~~~~~~~~~~~~~~ 纯-波斯”由来自伊斯法罕的“地毯迷俱乐部”创建。伊斯法罕为伊朗的艺术之都,创始人为四位一辈子从事地毯生产贸易的执着波斯艺术的伊斯法罕人。除手工地毯外,“纯-波斯”也将带展示伊朗朗手工艺术瑰宝珐琅彩,细密画,精雕刻以及伊朗当代艺术。 本文为“纯-波斯”的原创,版权归地毯迷俱乐部及西亚绿洲(北京)贸易公司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纯-波斯艺术馆,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艺术区北三街。 馆长哈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zh/1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早新闻来了10月9日广西人的新闻早
- 下一篇文章: 邵东小伙在伊朗撞倒老人遭碰瓷把我两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