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东,多数人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石油——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这里拥有全球原油探明储量的2/3,且开采成本普遍不高。但是这一地区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在人们尚不知石油为何物的古代,这里其实照样是繁华、富庶之地。

中东石油储量世界排行图

从地理位置上说,中亚、西亚及北非地区共同构成了连接亚、欧两大文明体系最便捷的陆上通道。在历史上,阿拉伯商人们不断地将中国的丝绸、茶叶转手销售到欧洲去,由此赚取了大量的财富,顺便也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的典籍,为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种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以后,开始对过往的商旅征收高额的税费,逼着欧洲人去海上另寻商路,结果弄出一个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前欧亚大陆的陆路和海路交通示意图

到了今天,“新丝绸之路”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并且被我国具体化成了“一带一路”战略——简单说,就是恢复历史常态,让亚洲和欧洲之间要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逐步融合成一个大经济圈,而不再让美国这个孤悬于大洋之上的“外来户”总是能左右逢源,东西通吃。

这个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未来不管地底下有没有石油,中东在未来国际格局中的权重都低不了。在海洋上美国海军占据了绝对优势,那么欧亚之间的传统陆上通道就将显得异常重要。从这个角度说,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伊朗的新闻估计会变得越来越热(当然一直也没冷到哪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拿一张地形图来看。伊朗的地缘优势在于其占据了伊朗高原的大部分(阿富汗的大部分以及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国土也属于伊朗高原)。伊朗高原面积达万平方公里,是阿拉伯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的产物,它像一个楔子一样,夹在阿拉伯半岛、中亚和南亚次大陆之间,站在高原上环视四周——西边以扎格罗斯山脉俯视富裕的两河平原,北边以里海和科佩特山脉俯视中亚草原,南边是阿拉伯海和波斯湾,东边则连接上兴都库什山脉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脉。站在这里你对四周几乎都是在俯视。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势,从军事的角度讲必然是易守难攻。

伊朗高原地形图

在古代,军事的易守难攻意味着这块土地不会频繁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从而可以获得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内部力量整合,然后又可以安安稳稳的出去打天下——打输了起码可以退回来继续守,所以输得起。因此这种地理环境也就更易于产生大帝国,同时也为后世注入统一的基因。

公元前年,也就是我国春秋时代后期。伊朗高原的地缘优势最终造就出了波斯帝国。经济上,受亚热带内陆气候限制,波斯帝国尚处于半农半牧的状态,这种落后的经济模式难以保持统一的长久性,然而却也逼着波斯人创造出了一套高效国家组织模式:官员采用任命制代替世袭制;行政区划采用行省制代替邦国制;军事上由职业军官组成参谋机构;此外,立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为国教,以此统一意识形态(副产品是种姓制度)。

由于经济基础的限制,波斯帝国并没能像中国那样延续五千年不绝,但是凭借高效的国家动员机制和地缘优势,波斯确实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居鲁士、冈比西斯、大流士一世三代君主治下,波斯前前后后一共灭了三大古代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面对伊朗高原,这几块地方都没有太多的地理屏障可以依托。至于中亚,在当时同样毫无悬念的统统落到了波斯人手里,如今的“斯坦”一词,最初便来自古波斯语。

在不断的征服战争中,波斯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大陆的庞大帝国,紧接着越过小亚细亚,在地中海地区又和希腊人打了长达四十年“希波战争”。到此,波斯帝国的扩展力才基本算是到头了。

波斯帝国范围图

古代如此,即便在工业时代,地缘对于国际格局的影响力同样是决定性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和沙俄曾反复争夺对伊朗的控制权,最终两家通过谈判,将伊朗一分为二加以瓜分。这段历史对伊朗来说非常屈辱,但也从侧面证明了伊朗的地缘价值。

至现代。别看现在美国的中东战略极其倚重以色列,其实在二战结束初期,最早美国人的宝是押在土耳其和伊朗两个国家身上的。年,美国开始接替英国人,向土耳其提供军事和资金援助;年,美国帮助巴列维国王重新上台,把苏联的势力完全逼出了伊朗,紧接着年、年先后支持巴列维国王搞了两次政变,以此稳固了国王的地位。掌握了这两个国家,就等于从兴都库什山脉一直到巴尔干半岛南端,所以像点样子的高原、山脉全部都控制在了美国手里,亚、欧、非三大洲的陆上通道悉数被美国人截断。

而以色列则是在年到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才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几小时内就可以控制苏伊士运河),由此正式成为美国的核心盟友,并且和伊、土都形成了很深的合作关系(阿拉伯国家禁止给以色列供油期间,伊朗的原油为以色列填补了全部的石油缺口)。至此,靠着伊、土、以这个铁三角组合,美国在中东地区明显要比苏联人占上风,因为地利在他们这边。

第二次中东战争示意图

任何国家都总会有一个长期的奋斗方向,这三家也不例外。以色列的最简单,就是要在人口、土地居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活下去;土耳其上层思路一直比较混乱,大方向是想脱亚入欧,加入欧盟,但时不时又会有那么一些人想着向阿拉伯国家施加影响,部分恢复奥斯曼土耳其的光荣,要不就是炒作“泛突厥思想”,打起中亚地区乃至我们新疆自治区的主意。

而伊朗的战略目标则一直以来比较明确,就是要做中东地区的地区大国——未必能关起门来独霸一方,但不管是谁,要想插手中东事务,总要给我几分利益。占据这么大的地缘优势,不论何种制度,何种信仰,有这样的目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不这么做,她的地缘优势就必然引来别人的觊觎。地缘这个东西,“王”与“亡”其实常常不过在是一线之间。

无论是巴列维国王时代,还是如今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这个大方向是基本没有改变的。只不过在王权时代,伊朗上层是通过世俗化来推进工业化——伊朗核工业的基础就得益于当时美国的技术支持。在伊斯兰革命之后,工业化进程有所减缓,但依然在继续推进,并没有出现其他中东国家那样的停滞甚至去工业化。

不过巴列维时代的亲美亲以,现在成了反美反以(有这样一个段子:伊朗有两种政治家,反美的和非常反美的),之所以如此,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她的战略目标——中东地区的民心普遍是反美反以的,那么既然要做有影响力的的地区大国,那么这面大旗伊朗肯定是要举的。正因为这个缘故,虽然伊朗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但面对逊尼派为主的阿拉伯国家,她在舆论上并不落下风。不单是伊朗,土耳其在需要提升发言权的时候,也常常会选择敲打以色列。

以色列自己砍断了与阿拉伯世界的联系(原载政治漫画网)

一直以来,中东的其他几个主要大国——伊拉克、埃及、沙特其实也都有类似的战略目标,而且各方各有各的底气。

伊拉克在萨达姆时代,属于地下有油,手里有枪,宣传中一直在提要再造“巴比伦王国”,然而地缘上面对伊朗却始终居于劣势,两伊战争虽然是伊拉克首先动手,但战争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是在伊拉克境内打的。考虑到双方军力基本是半斤对八两,能打成这个态势,地缘因素在其中至少说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在年伊拉克战争之后,拜美国所赐,伊拉克被彻底打垮了,这样一来等于是打掉了伊朗西北部最大的威胁,而且由于伊拉克人口以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因此这里反倒为伊朗向西扩展影响力提供了空间。与之类似,东部的阿富汗由于美军打掉了塔利班,同样让伊朗轻松了很多。

伊拉克第五任总统萨达姆

埃及没有石油,但她手里握有苏伊士运河这一战略通道,这就是她最大的本钱之一。在纳赛尔时代,以军官团为核心的埃及精英选择了向苏联靠拢,同样是边推进世俗化,边搞工业化。然而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战败,这大大动摇了军官团的信心。纳赛尔去世后,继任的萨达特开始逐步放弃了最初的路线,疏远苏联,转而向美国靠拢,和以色列及海湾君主制国家的关系开始迅速升温。相对于慢慢吞吞的搞工业化,这样变现显然更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停滞。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不断增长的人口没有产业去吸收,也就只能消耗不能生产。由此积累了矛盾最终酿成了年推翻穆巴拉克政权的颜色革命。后来军官团通过美国和海湾国家的支持,以铁腕手段重新拿回了政权,但经过大规模动乱后埃及的国力已经大幅衰退。可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将难以再成为地区大国。

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又聚集了数万名抗议者

至于沙特,石油资源给她带来了丰厚的财富,然而问题在于这个国家富而不强,国内基本没什么像样的工业,从日用品到弹道导弹,解决方式都是靠买。于是问题就来了,和埃及一样,迅速增加的新增人口没有产业吸纳(他们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神学学位)。另一方面,兄终弟及的权力传承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隐藏着一份不安的因素在里面——沙特是伊本沙特国王通过和各个部族联姻所建立的国家,每一个合法继承人背后都涉及到一个部族的利益,为了配合利益,于是选择了兄终弟及的方式。然而国王和王储都是平辈人,当这一代人都过世了,权力在下一代该如何传袭?这是个大问题。

本期文字来源于九州出版社《石油战争》

本期部分用图来源于网络

(地图制作:微博

我就是个画地图的)

天地之美·阅然纸上

中国国家地理图書|cngbook

?长按?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儿童白癜风的早期症状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zh/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