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安全吗
来源:豆瓣作者:小马的画笔 “伊朗危险吗?”听说我要去伊朗旅行,这几乎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从网上驴友们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伊朗简直安全得不得了.在伊朗的每一天我们都要接受上百次的问候,“你好”、“欢迎来伊朗”、“祝你们旅行愉快”.骑车的小孩子们总是激动的离你老远就开始不停的喊着“hello,hello”让你注意他,然后表演各种高难度的骑行动作给你看。当你在路上停下来开始东张西望时,便会有人上来给你指路。他们最爱问的问题是“你喜欢伊朗?”当听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们会很高兴的和你说再见,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开。 这一路上完全没有看到想象中那种满大街手持AK-47冲锋枪的士兵,更没有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场景,空中没有战机驶过,街头也没有坦克警戒。唯一一段紧张的时刻就是在从卡尚前往奥布扬奈的途中,司机突然严肃地告诉我们:“接下来的20公里路,要经过军事基地,千万不要拍照!”司机不是开玩笑,车窗外的荒地上,竖着高高的瞭望塔,哨兵的身影依稀可辨,铁丝网隔离出来的高地上,每隔几米就架着一部货真价实的高射炮,最近的距离我们不过一两百米。而过了这一段路,一切又都回复正常了。 在伊朗我们都是明星,除了上来打招呼的还有胆子大的要求合影的。他们似乎不在乎照片照的怎么样,照完之后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人的,他们知道你一定会带着关于他们的自己回到中国。姑娘们都是比较含蓄的,她们会拿着手机偷偷拍你,其实这些小动作我们早就发现了,就大方的让她们拍好了,我们也过一下当明星的隐。 伊朗人是热情的,总是在搞不清楚什么状况的民众聚会的场合就被人塞了糖果。被人免费请吃了饭,拦不到出租车的时候免费搭乘了私家车。在巴扎里询问哪里能买到水烟的时候,被好心人带去商店,然后还问我们认不认识回去的路,一直送我们走出巴扎,并不断提醒我们注意背好包,特别是女生要走在前面不要走到后面以免被坏人占了便宜。在汽车站买了一包合人民币仅仅两块钱的饼干,店主还要坚持找给我几毛钱,商品没有标价又是在车站,完全可以宰我这个外国人的。在设拉子遭遇暴雪的街头,无数的路人都在拦出租车,因为下雪车子很少并且开高价。当地人帮我们拦下车子并且讲好价钱送我们去了机场。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了我最美好的旅行回忆。 遗憾的是,伊朗人的热情好客没有得到世界的回应。几十年来,这里几乎没有游客,即使是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景点,门票大多也不到人民币30元。大部分欧美人在看了电视新闻后,不会到伊朗这样“危险”的地方度假,亚洲游客又往往认为这样的国家“去不了”。其实,伊朗在年夏季开始就已签署成为中国的旅游目的国,甚至开放了落地签,只要护照上没有以色列签证,拿到伊朗签证甚至不需要经济担保。 伊朗人喜欢中国人,经常离得老远就喊你qin呐,qin呐。大部分伊朗人都从历史书上读到过,公元前中国使者张骞访问安息(即波斯),后来,安息王的太子还曾在中国“留学”多年,两国之间的“丝绸之路”一路畅通,中国的丝绸、瓷器以及打井、炼铁等工艺传入了伊朗,伊朗的物产如蚕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随之传入中国。 现在对普通伊朗人来说,把他们和中国距离拉近的,是大巴扎里的各色商品。因为受到西方制裁,伊朗的物资并不丰富。作为他们采购日常用品最常去的地方,大巴扎里的货架上摆满了各色来自中国的轻工商品。时髦一点的店铺卖姑娘们扎头发用的发圈,这种花花绿绿的玩意在中国也就卖一两块钱,而在伊朗却可以卖到十几块。来往于两国的飞机上大多都是做生意的年轻人,他们更有魄力和眼光。 谁都有权利追求更好的生活,他们希望能开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羊肉的价格可以便宜一些,大巴扎里的商品能丰富一些,电影院播放放着不被删改的电影。我们看到的伊朗人民过着东西交融的日子,吃汉堡、听音乐、爱踢球,对人真诚,有幽默感,没有敌意,更重要的是,他们和我们一样,对美好的生活怀抱着同样的期望和向往。 因为受到美国和欧洲制裁,伊朗商人的生意很难做,没有贸易,没有投资,没有visa和master,更无法进行跨国转账。这个背负着民族的光荣和疼痛的国度,在冷酷的政治格局下,站在超级大国美国的对立面上,追求和平、自由和变革的可能。如果这些听起来太严肃,那么就像《我在伊朗长大》的作者玛嘉?莎塔琵在曾说过的那样:“我没有企图停止战争、改变世界,但如果人们看了我的电影后说:‘噢,他们原来和我们一样。’就足够了。” (本文只部分节选,原文更加精彩,评论区还有更多精彩问答)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zh/1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伊朗藏红花的故乡
- 下一篇文章: 伊朗8岁女童太漂亮,为了安全爸爸辞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