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波斯伊朗纪游之一风土人情
走进波斯-伊朗纪游之一(风土人情) 作者:渔夫(fisher) 摄影:渔夫(除特别注明外) 一说到伊朗,我们就会想到伊斯兰、动荡、革命、恐怖活动、伊核问题和两伊战争等,甚至会想到ISIS。因此当我说准备去伊朗时,周围人反映最大的就是问,那里安全吗?但是美国和伊朗就核问题达成协议后,外界对该国的封锁开始解冻,它和周边的关系开始缓和,而且目前伊朗国内的社会状况相对稳定,因此我们就有机会去这个具有古老文明的神秘国家一探究竟,这就是我冒着“风险”踏上伊朗之行的初衷。 到了伊朗,我们会发现这里的人民朴实友善、文明有礼,城市没有国内发达但是街道干净,看不到资源匮乏的现象。治安很好,至少不必北京差。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的旅游经历和观感,供朋友们分享,并可以作为其他想来的朋友做个参考,也是给自己留个相对完整的记忆(年纪大了忘性也大)。为方便阅读,我把这个游记分成四部分,这一集先说风土人情,第二、三集介绍一下我看到的文化历史以及作为摄影爱好者看到的景物景色。第四集介绍美食特产。 伊朗人 伊朗地处中东地区,但却不是阿拉伯国家,实际上这里的人民属于波斯人。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典型的伊朗人,就是我们这个团的伊朗导游,姑娘叫米奇,小伙子叫侯赛因。 是不是很养眼,其实他们不是电影明星或者歌星,而是两个普通伊朗人。小伙子是英语老师,兼职做导游;女生原来是公司白领,曾到中国烟台工作过一段时间,目前在一个中国人的旅行社做导游。在伊朗你可以看到大把这样的人,简单说这里整体颜值是非常高的,不信你可以看看我随手拍摄的伊朗人。 波斯人祖先来源于雅利安人,他们最忌讳别人把他们看作是阿拉伯人。雅利安人英译Aryan,伊朗英译Iran。Aryan和Iran发音基本相同,都指雅利安。雅利安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当年希特勒就宣扬雅利安人高贵。但是一份由美国人研究出的世界人种基因图谱(Y染色体)表明:在现代德国人中的雅利安基因占19.5%。而在俄罗斯人中的雅利安人基因占47%。雅利安人成份最高的是波兰,超过50%。在印度操印欧语系的民族之中,雅利安基因占到了39.5%。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初希特勒企图灭绝的波兰人和斯拉夫人的雅利安人基因比德国人高的多。以雅利安人自居的伊朗,雅利安基因却只占到了18%,不如中国维吾尔族的21%。据说西藏的康巴人也属于亚利安人种,当初希特勒曾派特种部队深入西藏,有说是寻找宝藏,也有一说是寻找最纯正的亚利安后代。 其实金发碧眼并不是雅利安人的特征,古代雅利安人的典型特征是:黑发褐眸。我们参观了伊朗的阿比扬内村(Abyaneh),这个村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据说这里的人是比较纯正的雅利安人。 几千年来,无论外界如何翻天覆地得变化,村民们只是在大山深处一代接一代地默默固守着祖先的传统,他们至今还保留着上千年以前的生活习惯,穿着古老的传统服饰,女人们带着花头巾穿着宽松的裙子;男人们则穿着肥大的灯笼裤。甚至语言也是很多伊朗人听不懂的古老方言。 孩子 在伊朗看到很多像洋娃娃一样的孩子,而且都活泼可爱,不免多拍了几张。 下面这个小姑娘一直看着我,当我用波斯语你好(Salam)问候时,她露出灿烂的笑容,在伊朗明媚的阳光下非常动人。我特意给她多拍了几张,他的家人还邀请我跟他们合影留念。照例他们也没有问我要照片,甚至连回放都不看。 穿着 看了上面的图你可能会问,伊朗女人不应该都是穿着黑纱,蒙着面只漏出眼睛吗?其实这些都是宣传上的误导。我们出发前旅行社发的“伊朗旅游须知”里确实写到“在伊朗男女之间不准许握手,不要对妇女拍照,女人在公共场合必须佩带头巾(十二岁以上的女性头巾遮盖全部头发和脖子),女性必须穿过臀部的上装,袖口最多露腕部”。 虽说是必须带头巾,但是你可以看到头巾的颜色是很丰富的,这是我在伊朗机场等行李时拍摄到的画面。还有,旅游须知告诉我们:女士请勿穿高跟鞋,但其实伊朗女孩都很重视穿鞋,高跟,露趾凉鞋,彩色指甲比比皆是。 而且耐克,阿迪达斯也比比皆是。在伊朗的衣服摊或者店里,传统的黑色长袍(波斯语音巧斗)与彩色华丽头巾,内衣、甚至跳肚皮舞的服装都有卖的。我们就纳闷她们没有场景穿这些服饰,怎么还有这么多商店卖呢?原来她们在家庭聚会,私人场合也是非常开放的。 拍照 一开始我拍照还很谨慎,后来发现伊朗人是比较开化的,他们甚至有时主动请我给他们拍照或者老我们合影。 下面这几个学生模样的女孩,看到我端起相机,她们也配合地做起POSS,剪刀手好像是全球通用的手势。据说伊朗人不喜欢树大拇指,但是当我拍完照片用很棒(树大拇指)向被拍摄的人们致意时,他们也没有反感。你看照片中一个女孩也用这个手势向我致意。 这几个小伙子是一个旅游商店的店员,看到我挂着一个大相机,就派一个会说英语的过来跟我说给他们拍照。他们各种姿势摆得很嗨,我拍完了还有几个跑过来看了看回放,觉得很满意。 但是他们好像没有要照片的意思,在伊朗一直是这样,我给很多人拍了照片,包括大人,孩子,男人,女人,家庭,小夫妻或者结伴出游的朋友(学生)等等,但是从来没有人问我是否能照片发给他们。更没有哪个女孩说“给我P瘦一点”或者“帮我美白一下”。 家庭 伊朗的周日是咱们的周五,周四就相当于咱们周六。每到周末或者假日,伊朗人很喜欢大家子一起出行,围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聊天度过假期和闲暇。下图即是一个伊朗家庭热情邀请我参与他们的聚会,其中的中国老太太是我们的一个团友。 伊朗人很重视家庭,据我观察,这种举家出游很普遍。 下图是我们在一家餐厅遇到一个典型的伊朗家庭出游的情形。我的拍照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在我拍照前的情境是儿子媳妇(年轻夫妇)互相谈的热闹,小孙子自顾自东张西望,老伴和妯娌说的也很热闹,只有老头没人理,一会托着头沉思,一会看看我们。 关于四个老婆。听到我要去伊朗,一些男同胞很自然就会问那里的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是真的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特意请教了当地人。他们说伊斯兰律法虽然允许男人娶最多四个妻子,但是必须大老婆签字同意,而且对于这些妻子的待遇必须相同,比如买钻石必须大小,样式,色泽都一样;买房子大小也必须一样。伊朗人觉得这对男人不是福利,而是一种折磨和惩罚。据伊朗导游和当地人说,目前伊朗娶多个妻子的人极少,除非特殊情况。 据导游介绍,在伊朗结婚前,男方要在一个法定协议上注明自己一旦取消婚约,要赔偿女方的金币数,比如侯赛因就签了个金币。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个金币大约值美元。伊朗男人是很怕老婆的,我们的伊朗男导游侯赛因就每天给老婆电话,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为老婆买点东西准备带回去。据我们的中文导游介绍,伊朗的女人虽然美丽,但是很现实,很会“压榨”男人。我们的伊朗女导游米奇开玩笑说,如果有人出万人民币,在北京给她买一套大三居室住房,配上一辆宝马7系,她就嫁给他。她的老板是个北京人,姓费,戏称如果他提成万酬劳就促成此事。老费来伊朗很多年了,在这里很有名气,人称德黑兰老费。他对伊朗的很多历史文化都有极深的了解,而且口才极好,我们都很愿意听他说一些伊朗的历史文化和趣闻轶事。他在伊朗开旅行社,还兼做一些其它生意,比如绿松石,关于绿松石,我在走进波斯-伊朗纪游之四(美食特产)那一集还会细说。 婚丧 伊朗人结婚是在晚上,伊朗人不讲究守时,据说如果你举办婚礼请柬上如果是下午6:30开始,那么8;00钟人能到齐就不错了。下图是我们在酒店门口看到的婚车,奇怪的是在伊朗最好的酒店办婚事,但婚车竟然仅仅是个起亚!而且就一辆。 更奇怪的是我们同时还看到酒店大堂里放着花圈,大家纠结了半天是否伊朗人的婚事也用花圈。后来请教了导游才知道,伊朗人的丧葬仪式分3天、7天和40天等多个仪式。其中的40天仪式可以在酒店举行。 友善 伊朗在小巴列维统治时期曾经非常开放和西化,德黑兰曾经被誉为“东方小巴黎”。据导游介绍,伊朗并不穷,以前的经济发展也曾像“四小龙”一样腾飞过。一直到年,我国的人均GDP才超过伊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伊朗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1亿美元,居世界第23位,也是中东第二大制造业强国。同期我国的人均GDP为.5元人民币,约合.48美元。由于在石油供应、核设施等方面与美国和西方发生冲突,后来经过伊斯兰革命,与美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因此遭到多年的封锁。但是我看到的伊朗人还是挺愿意接受外部世界的,而且非常友善,特别是对中国人。 下面说说我在伊朗的几次亲身经历,可以说明伊朗人对外国人或者说是对中国人的态度和处事方式。到伊朗的第一天,刚下车休息一下,就有个小伙子(下图左)过来要求跟我合影,一会还拿了一串当地的葡萄请我们品尝。在阿比扬内村参观时,有一位大叔跟我攀谈了几句,他的女儿(下图右)主动送给我一大包当地产的果丹皮。在前面你可以看到我与她的合影。 在马什哈德(注1),我们准备参观这座圣城最大的清真寺,礼萨清真寺,这个清真寺有伊斯兰什叶派第八代伊玛目的陵墓。可能是由于我们去的这一天正值有节日,到清真寺做祈祷的人很多,因此限制非穆斯林进入。我和夫人就想混进去,结果她混进去了,而我很快就被盘问漏出破绽。正在我焦急担心可能进不去时,一个伊朗的高中生出现了。他用英语说不要着急,非穆斯林要进去必须有人带着,并负责介绍讲解就可以。他自高奋勇带我进去,并负责进行引导和介绍。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顺利进入,他还自费买票带我们参观了一个博物馆,并带我们到了墓室的外院隔着重重人群向墓室张望了一下,也算对先贤致意了。 礼萨清真寺由很多院落组成,还在不断扩建,我目测所有院落和外围建筑都加起来,一定比天门广场还要大。据说每年全世界来自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甚至印尼的多万人涌向马什哈德礼萨清真寺朝觐。 这么庞大的建筑群其门很多,初来的人即使有地图也很容易迷失。不出意外,我们已经忘记从礼萨清真寺进来的门口,出了清真寺就找不到集合地点的方向了。幸亏我们出发之前,拍照了集合地点的图片。 当我拿出图片询问当地人时,一个类似协管员的人打手势让我别着急,然后他找来了笔,在一个小纸条上写上了我要找的地方名字,然后给我们指了大概方向,并示意我们可以在每个街口再用这个字条问当地人。果然,我们拿着纸条,问路的效率大大提高,不一会就找到了预定的地点。 说起伊朗人对中国人的友好,就要说说他们对美国和西方的态度。旅行社给我们的警示包括:“伊朗的政治气氛相当保守,请不要随便的批评与指责当前的政治局势,尤其不要夸赞美国、英国的好处,而谩骂现在政府的缺点”。但是好奇的我们还是吵着要去美国大使馆看看,导游无奈地带我们去了。 导游说现在这个美国大使馆已经废弃,但是外国人仍然不能靠近,否则很可能会因为间谍嫌疑被抓起来,那就麻烦了。我们只好远远在马路对面望过去,可以看到在大使馆门口和墙上还有反美的图片和标语,在回酒店的路上还看到建筑物上有黑美国人的宣传画。上图最下面两张是当时场景的照片(来源于网络)。 天气 我从伊朗回来,周围的人见到我第一句话都是,你黑了。伊朗的天气简单概括就是晒,白天热。而且伊朗属于高原,白天大部分地区几乎看不见云彩,而且属于干旱地区。所以出去就要忍受烈日的煎熬,紫外线很强,我的眼睛感觉很不舒服。但是伊朗早晚温差比较大,入夜以后,天气还是比较凉的。 在马什哈德,我们终于看到几丝云彩,还觉得挺新鲜的。 通讯和网络 伊朗的移动通讯还是不落后的,中国移动漫游很快就接通了,联通也可以使用。这里的通讯网络已经有4G,都是华为的杰作。我们刚出机场就看到华为P9的大幅广告,在酒店有个伊朗小伙子主动跟我打招呼。原来他是华为在伊朗的雇员,看见我拿着华为手机,就过来套个近乎。 在伊朗还能看到海尔和李宁等中国品牌。韩国三星也有很多人用,苹果基本看不到。伊朗的WIFI还算普及,但是信号和不稳定,而且不知是否华为干的,苹果在这里上网明显不如华为上网速度快。另外,在伊朗有很多网站是封锁的,我在这里可以用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比较好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zh/1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伊朗特产波斯美女,藏红花和玫瑰水
- 下一篇文章: 火爆福州人朋友圈77个国家和地区特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