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中珍品九龙金枣

中秋季节,你若步入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川道,立即就会被眼前一片片枣林所吸引。一棵棵墨润皲皱的躯干,拔地而起;一枝枝苍劲柔韧的枝条,被沉甸甸、红光闪亮的枣子压得弯腰低垂,随风摇曳;一片片浓密润滑的叶子如同朵朵绿云,把照射下来的阳光遮拦得影影绰绰。漫山遍川的枣林,确实使享誉“水果之乡”的宁县增色不少。

宁县是九龙金枣的故乡,栽培历史悠久。三千多年前的《诗·豳风·七月》,便有“八月剥枣”的记载。九龙金枣,原名晋枣,俗称“吊枣”,自西周时便以地方特品向朝廷晋贡,故名晋枣。因为金贵,色泽灿如赤金,后又改名“九龙金枣”。枣树五月生出卵圆羽状复叶,六月绽开黄绿素雅的小花,九月挂满艳若玛瑙的果实。金枣色红而棕,果型俊美,卵圆柱状,一般果长61毫米,果围58毫米毫,单果重69克,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说。肉厚核小,皮薄似膜,味甜如蜜,酥脆爽口,食后余味无穷。九龙金枣经科学鉴定,富含人体必需的13种氨基酸和20多种微量元素,其重量、质量均居全国枣类之冠,品质极佳。宁县九龙金枣,抗旱耐涝,抗寒耐热,农谚有“五月旱,枣儿辫蒜”的说法,耐土壤酸碱能力也很强。主产于宁县马莲河中游,九龙河、城北河下游川台地,以苟村湾、王家台、枣园、渭一口等处产品质量最优。九龙金枣树易繁植,多用分根法、嫁接法。分根栽培在枣树发芽前成活率最高。用酸枣作砧木嫁接,幼树抗逆性强,生长迅速,有些当年挂果。在北方枣树的繁植改良过程中,宁县九龙金枣作为源发树种立下了汗马功劳。长期以来,陕西、宁夏等邻近省份,每年春季都要来我县争相购买枣苗或接穗。晒干、炕干、烘干的九龙金枣称“红干枣”,是上等食用待客佳品,可作药“引”或熬八宝粥饭用,具有养血、解毒、健脾、润肺、滋阴补阳的奇特功效,民间传统常用红干枣作为妇女产后恢复体质的补品。用酒喷洒,窖或缸藏的枣称“酒枣”,既保存了鲜枣的风味,又酒香飘溢,是春节待客的极品。以九龙金枣加工的金丝蜜枣,晶莹剔透,个体饱满,肉质柔软,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理想营养食品。

一枝红杏出宁州

曹杏,因出自宁县早胜曹家村而得名。其果硕大,在40克—65克之间,成熟时呈金黄色、带红晕、美艳无比。农家说曹杏“果大如拳,黄里透艳;绿吃不酸,黄时不软;肉厚多汁、手掰不粘;香味浓郁,适口酸甜;核甜皮薄,美容消闲;春初开花,五月尝鲜”。

相传一远途商人路经曹家杏园,饥渴难耐,向园主讨得三枚曹杏吃后,顺口诵打油诗一首,称赞曹杏的好处:“看见曹杏涎水流,吃过曹杏摸胸腹;从里到外都甜透,天下杏香数曹叟”。曹杏树结果能力强,抗逆性突出,少病害,根植于生它养它的黄土地,世代繁育,愈植愈盛。用曹杏加工成的杏脯,肉质丰满、酸甜可口、色泽黄亮、晶莹剔透,经科学测定分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不同于食多伤人的柴杏,具有健胃、消食、防癌抗癌等多种功效。

一枝红杏出宁州。如今,曹杏种植规模从早胜不断扩展到中村、良平、平子、政平等乡镇,拥有面积2万亩,全县建办杏加工企业50多家,年加工量达多吨。杏系列产品不断开发,有杏脯、杏肉、甘草杏、冰糖包仁杏、奶油甘草杏、天然蜜质杏等60多种,产品获几十项国内外大奖,远销港澳、日本、东南亚,在国内30个省、市区畅销不衰。宁县红杏必将以它的品质和艳泽红遍五洲。

人间仙果黄甘桃

说起宁县特产黄甘桃,真的还有一段美妙的神话传说。

距今年-年前,在青藏高原的昆仑,祁连两大山脉相夹的广阔地带,曾存在过一个发达的牧业方国—“西王母”国,它是母系氏族社会。它的国都在今青海省的天峻县,青海湖是它的天池。专家考证,西王母并不特指一个人,而是代代相传象“英国女王”一样的称号。老王(首领)去世了,继立的新王(首领)又可称西王母。在一位容貌出众,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的治理下,西王母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实力在当时都相当强,而且和东方君主有亲密的交往关系。据史载,西王母曾向黄帝献地图,使中华版图从九州扩充为十二州,又派遣女将九天玄女“克蚩尤于中冀”。又史载,公元前年,周穆王带白圭、玄壁、绫罗绸缎等重礼去青海湖畔会见西王母,西王母和周穆王互赠礼品,并在瑶池旁设蟠桃宴,盛情款待这位来自东方的大君主,他(她们)高兴之余,即席唱和,作《白云歌》而传世。周穆王被西王母的超人美貌和气质风度所倾倒,以致乐而忘归。后周穆王因国事回朝,但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西王母,于是派使者数邀西王母幸游大周。他还派能工巧匠事先在风景秀丽的泾川建造西王母宫,作为西王母的旅游下榻之所。西王母东游时,应周穆王的要求带来了蟠桃果核若干,选种于有九龙值班看守的御果园—即今宁县九龙川菩萨庙。西王母怕人间庶民偷吃生果,便手指一点,在桃上粘上一层白茸茸的牦牛绒,让人望而生畏,不敢早早偷吃。后桃核破壳,长出仙桃树,四年结果,果熟后桃毛自脱,呈橙红色,汁蜜肉厚,核离核小,酸甜可口,因果肉呈黄色,当地庶民便俗称黄甘桃,这正是王母娘娘大宴群仙的蟠桃之种。到后来,黄甘桃发展分布于九龙川和蒲河川台地。“东川梨、西川枣、九龙川里黄甘桃”,千年流传至今。隋、唐、宋几朝黄甘桃都是宫廷贡品,名扬久远,长盛不衰。小说《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偷吃王母娘娘仙桃的故事,就是吴承恩根据西王母赠豳地(今宁县)鲜桃种子的传说而编写的,这又给宁县黄甘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宁县黄甘桃确实是桃中珍品。年,由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组织陕西、甘肃、北京、河北等果树科研、教学单位和轻工部食品发酵所,对甘肃、陕西两省部分重点桃产区的6个地区,10个县市进行了调查。共编号树株,淘汰株,并对76株的果实进行了罐藏加工。通过对农业性状、果实经济性状和加工试验、开罐鉴定以及在兰州、西安、成都等地召开的鉴评会和第六次全国罐桃座谈会上鉴评,选出具有不同特点的黄、白桃优良品种或品系8个,其中就有宁县的龙1-2-4,龙1-2-5、龙2-4-6、西庄1号、江村5号五个品种。其突出特点是:个大个匀,肉质细,味香浓,软硬适度,酸甜适口,极耐贮运,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如今的黄甘桃,随着科技进步,得到更大发展。一般鲜桃作为招待贵客的佳品。深加工成的桃脯、罐头等,人们四季可品尝到它的美味。国内外凡到宁县来的客人,碰到桃熟时节,一定不会忘记尝一尝西王母赠给的仙桃—黄甘桃的味道,过一过当神仙的瘾,一饱“红核粉肌黄嫩肉,甘味浓汁蜜舒心”的口福。

春暖时节,宁县九龙川桃花盛开,满目一片胭脂云,烟霞静处升彩虹;一年一度桃花会,游客如织赏娇容;若要做回真神仙,请尝蟠桃到宁城。

驰名干果绵核桃宁县特产,不但鲜果曹杏、金枣、黄甘桃久负盛名,而且干果也驰名中外,个大皮薄的绵核桃就是其中之一。

核桃,又叫胡桃,是世界四大干果(其它三种是扁桃、腰果、榛子)之一。相传核桃原产于伊朗和阿富汗,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当时我国称西域人为胡人,所以核桃也叫胡桃。

核桃适宜于在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环境下生存,所以宁县冬寒夏热的气候特征适宜核桃生长。宁县盛产核桃,年代久远,山、川、原都有分布,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核桃树。宁县的核桃树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抗旱抗寒,树冠如伞,最高15米,最大的树冠覆盖一亩面积。浓叶密布,墨绿青翠,树下是炎夏乘凉的好去处。

宁县核桃个大匀称,直径40-45毫米,果型整齐美观,皮薄,仁饱,肉绵,油多,味美,呈淡黄、刹白、琥珀色。

核桃是举世闻名的木本油料,一般在“白露节”前后下树,风干取仁。核桃仁营养丰富,富含脂肪和钙、镁、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甲、乙、丙等营养物质。1公斤核桃仁等于5公斤鸡蛋或9公斤牛奶营养价值。核桃仁是中成药的重要辅药,有顺气补血、止咳化痰、润肺补肾、补脑益智、滋养皮肤的功能,并有抗癌扩散的疗效,还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软化血管。核桃仁在食品工业上用途广泛,是制作月饼、糕点,八宝粥的上等原料。核桃油是植物油中的上品香油,与橄榄油,芝麻油同属营养保健植物油,核桃仁粉是幼婴儿和老年人的滋补品,核桃油用途广泛,工业上用它制漆及作防锈剂等。核桃仁粉是幼婴儿和老年人的滋补品。

宁县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用本地特产生产加工琥珀核桃罐头,曾荣获省部优质产品金奖,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东南亚、西欧、北美,是“圣诞节”热销产品。核桃树木质坚韧、细腻、光滑,纹理条直,经久耐用,抗击力强,不开裂,不伸缩,适宜做器具和高档家俱,也是航空,造船和军事工业上的宝贵材料,同时也是建筑和雕刻的好原料。核桃树浑身是宝,无一废物。树皮、叶、核、壳(青壳)均可提取有机化合物单宁,还可制作优良的活性炭及提取烤胶等稀有原料。

近些年,引进了新疆的隔年核桃,河北的薄皮核桃等优良品种,扩大种植规模,使宁县的薄皮绵核桃增添了新家族,发挥出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来源:宁县旅游网

觉得不错请转发点赞!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颠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zh/2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