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近3年,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及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已满“周岁”。近3年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在试点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方面有哪些进展?下一步是否会扩大自贸试验区试点范围?新华社记者就此独家专访了商务部部长高虎城。

  自贸试验区建设大胆探索 取得阶段性成果

  问:近3年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高虎城: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创业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4个自贸试验区深入试点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持续拓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企业设立“一口受理”及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

  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成效明显。口岸管理部门加快实施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不断优化“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监管模式,支持自贸试验区试点“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负面清单制度”、“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等举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率先上线。各自贸试验区通关效率平均提高约40%。

  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水平为目标,金融开放创新举措稳步推出。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试点由人民币业务拓展至外币;黄金国际板平稳运行,国际板黄金交易规模近吨。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试点推出公募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银税互动”诚信小微企业贷款免除担保等。

  以防控风险为底线,严密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初步形成。事前诚信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构成了自贸试验区全链条信用监管体系。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普遍建立。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与4省市政府协作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和协调机制,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等机制平稳运行,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不断深化,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以鼓励创业创新为着眼点,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上海市将自贸试验区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结合,探索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留学生就业等制度;广东自贸试验区出台人才建设意见,推进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专辟“双创特区”,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福建自贸试验区引入两岸金桥(福建)就业培训机构、福建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双创”服务支持机构。

  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差别化功能举措不断推出。4个自贸试验区各辟蹊径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广东自贸试验区“走出去”与伊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自贸园区开展合作;天津自贸试验区推出“一带一路”过境货物专项便利检验检疫制度;福建自贸试验区以中欧班列(厦门)常态化运营为契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总体看,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受到境内外投资者欢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第三方机构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联合评估显示,82%的受访企业反映营商环境进步明显,95%以上的企业看好后续发展;有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自贸试验区政府部门服务效率、企业设立便捷度、办事透明度等都打了高分。

  多种方式复制推广经验 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显成效

  问: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一直以试点经验可复制可推广为根本要求,自贸试验区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高虎城:“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是自贸试验区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自年以来,自贸试验区不断产生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复制推广。

  第一种是集中推广,包括: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推广了34项试点经验;年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投资、贸易、事中事后监管方面选取了8项制度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反映好的做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等,作为“最佳实践案例”印发供各地借鉴。

  第二种是各部门自行推广,各个部门对看得准、效果好的试点经验,及时在全国或部分地区复制推广。

  第三种是地方推广,4省市高度重视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积极宣传、主动发布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不少地方也主动向4省市取经。近期,商务部又会同有关单位,总结了新一批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正在履行报批程序准备向全国复制推广。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自贸试验区的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具备了复制推广的条件。国务院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修改外资三法及《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有关行政审批的规定,将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调整为备案管理。本次法律修改如经审议通过,将改变自改革开放以来运行了30多年的外商投资“逐案审批”管理模式,是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贯彻了“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治理念,将为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创造更加公平、稳定、透明的法律环境。

  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 进入试点探索新航程

  问:下一步是否会扩大自贸试验区试点范围?

  高虎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彰显了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田作用。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这代表着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试点探索的新航程。

  新设的7个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依托现有经国务院批准的新区、园区,继续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辽宁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

  浙江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要求,就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进行探索。

  河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湖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重庆市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根据重庆自贸区申报方案,重庆自贸区面积预计为平方公里,由两江新区、重庆西部物流园、重庆微电子园三部分构成。

  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争取设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着力探索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成为西部内陆地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重庆一旦入选第三批自贸区,对于当地企业的带动作用有望显现。

  四川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陕西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下一步,商务部将尽快会同相关省市和部门,研究完善新设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履行必要审核程序后实施。

中国和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纪实

  8月,骄阳似火,中亚国家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西郊的吉萨尔巴扎熙熙攘攘。记者遇到了正在卖油馕的索菲娅大婶。

  “丝路建设给你的生活带来变化了吗?”

  “路更宽了,馕更好卖了,我儿子不愁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了!”

  中亚,欧亚大陆文明的十字路口,古丝绸之路上最繁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道。三年前,习近平主席在中亚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得到众多国家响应;如今,这一宏伟构想已在这里落地生根,带来沉甸甸的早期收获。

  从天山山麓到里海之滨,从帕米尔高原到哈萨克草原,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推进,现代化交通网络不断延伸,产能合作蓬勃兴起,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中亚这片古老而充满希冀的土地又重现生机和活力。

  互联互通:“欧亚大通道”正在复兴

  如果把欧亚大陆看作一座大岛,中亚五国就固守在岛屿的心脏地带。这些远离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对走向海洋的渴望悠久而深沉。

  2014年5月,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仅半年多之后,中哈物流基地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连云港启动运营。这是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第一次正式获得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2015年2月,连接连云港和阿拉木图的首班中亚货运班列从中哈物流基地驶出。自此,中日韩的手机、电脑和哈萨克斯坦的小麦、钾肥等商品“你来我往”。

  如果说中哈物流基地是连接中亚和东亚的一个枢纽,万里之外的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港则将东亚和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管理公司第一副总裁贝尔玛奇告诉记者,通过这一陆港,来自中国沿海地区的货物可以在15天内运抵西欧。

  借助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港,哈萨克斯坦的过境运输潜力得以释放。目前,中欧班列大部分路线都过境哈萨克斯坦,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梦想的“欧亚大通道”显露雏形,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铿然对接。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缘于战乱频仍、道路艰险以及海运兴起。如今,铁路和公路已进入高速时代,“天堑变通途”不再是遥远的愿景。跟海运、空运相比,快捷便宜的陆路运输拥有独特优势,中亚内陆国家的短板可转化为联通四方的“十字路口”枢纽优势。

  然而,中亚地区多崇山峻岭和荒漠沼泽,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发展基础设施,是中亚国家急需解决的普遍问题。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以来,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加快了步伐,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隧道桥梁改善了交通,也改变着当地人的命运。

  “感谢中国人为我们修了一条好路!我周末开车去伊塞克湖州看望父母比以前快多了,再也不用受长途颠簸之苦,”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工作的阿扎马特着实享受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好处。

  在“高山之国”塔吉克斯坦,大山深处的人们收到了“来自中国朋友的最好礼物”。中国承建的数条公路打通南北、贯穿东西,建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沙赫里斯坦隧道和乔尔马克扎克隧道令总统拉赫蒙赞不绝口。

  “沙赫里斯坦隧道修成之前,开车要翻过很多大山,山上经常有大石块掉落,一不小心车就会掉下山崖。现在家人再也不用担心我开车了,”一名叫纳兹姆的塔吉克斯坦货车司机说。

  2000多年前的张骞,在西域跋山涉水,经年累月才回到祖国。如今,中塔公路正在加紧建设,一旦全线贯通,从杜尚别经帕米尔高原进入新疆卡拉苏用时将不到一天。

  在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见证下,由中方参建的塔吉克斯坦瓦亚铁路8月24日在3000多名当地群众的欢呼声中建成通车。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条铁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框架内首个开工并建成的铁路项目,连接塔国中段与南段铁路,让这个国家首次实现铁路互联互通。

  就在6个月前,在毗邻的乌兹别克斯坦,安帕铁路的咽喉、全长达19.2公里的“中亚第一长隧”卡姆奇克隧道顺利贯通。安帕铁路建成后,不仅结束了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运输不得不绕道他国的窘境,也将给古老的费尔干纳盆地带来发展机遇,推动乌兹别克斯坦成为连接中国、中亚和欧洲的坚固桥梁。

  英国《金融时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正在掀起中亚陆运大潮。中亚正走向内外联通,陆上丝绸之路也将恢复昔日荣光。

  产能合作:地区经济渐入佳境

  中亚五国处于欧亚大陆发展的“洼地”。独立25年来,以资源出口为支柱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逐渐陷入困境,各国急需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提升本土工业制造能力。

  2014年底,一份产能合作大单在中哈两国总理早餐会上诞生,中哈产能合作成为中国在海外产能合作的样板。

  这份金额高达几百亿美元的大单没有像西方媒体所预测的那样沦为“一份华而不实的文件”。到目前为止,中哈产能合作已有51个项目,已经和即将启动的项目有12个,包括汽车、轻轨、地铁等。在阿斯塔纳伊希姆河畔,中国驻哈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任仕说,中哈发展战略实现全面对接,对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具有示范效应”。

  从杜尚别一路向南,记者沿全新的中塔公路行驶约120公里,来到群山环绕、棉桃朵朵的丹加拉盆地。中亚的灿烂阳光孕育了万亩棉田,但至今没有一个中亚国家进入世界成衣供应链。这个尴尬的现实正在中塔两国的协作下被扭转。

  目前,来自中国新疆的中泰集团已在塔吉克斯坦投资建立了一家纺织品公司。不久的将来,原产于塔吉克斯坦的高品质成衣有望出现在国际一线市场。

  中国的优质产能与中亚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步步合拍,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运而生。中国的水泥、钢铁、玻璃、纺织、建材等产业,受到中亚国家青睐。

  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鹏盛工业园内的智能手机、瓷砖、皮鞋等生产车间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这个由中方投资设立的工业园为当地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年工业产值接近1亿美元。

  中国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就业岗位和税收,也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这对中亚来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感谢我的中国师傅!”这是众多塔吉克斯坦工人的肺腑之言。塔吉克斯坦常年有数百万人在俄罗斯打工,由于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很多人开始回到家乡寻找工作机会,中国公司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

  祖罗夫在俄罗斯学过手工焊接,回家乡后参与建设中国特变电工杜尚别2号火电厂二期项目。跟着中国师傅,他很快学会了氩弧焊技术,以前直径200毫米左右的管子要焊2个小时,现在只需要40分钟就可以焊完。

  一批有技术、肯吃苦的中亚“洋徒弟”正在为“智力丝绸之路”积淀力量,一条“绿色丝绸之路”展现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塔吉克斯坦传统的棉花种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土地和人力资源。中国公司修复了当地遭内战毁坏的水利灌溉系统,引入了精准播种和喷滴灌技术,使棉花产量翻了一倍。

  “看到我们的棉花变成了‘棉花树’,每棵上面能结80到100多个棉桃,当地棉农都非常惊讶,开始纷纷采用中方的种植技术和设备,这样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中泰(丹加拉)新丝路纺织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瑞新告诉新华社记者。

  在中亚,棉花被誉为“白金”,而天然气则被誉为“蓝金”。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三线自投产以来,累计输送天然气1400多亿标方,气源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

  民心相通:“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

  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千百年来,穿梭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商人,留下了一串串文明交流佳话,成为中国和中亚人民心中共同的美好回忆,奠定了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的情感基础。

  丝绸之路兴起后,盛唐上流社会的年轻人曾以学习西域语言为时尚。而如今,汉语热正在中亚兴起。哈萨克斯坦副总理纳扎尔巴耶娃表示,中国不仅是哈萨克斯坦可靠的伙伴和友好邻国,也是其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哈萨克斯坦人有必要学些汉语,这对他们将来就业将有所帮助。

  中亚与中国有3000多公里的边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中亚和中国加快了合作交流的步伐。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一经提出便得到中亚各国政府支持,随之成为各国官员、学者和普通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在博鳌亚洲论坛用中文表达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持。今年哈总统战略研究所举行的第14届中亚安全年会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研讨主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启动以来,中亚人民对中国的好感与日俱增。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专家伊济莫夫指出,哈萨克斯坦民众对中国的正面认识越来越多。

  在中亚,让当地民众感念中国的,可能是一条路、一座桥,也可能是一套净水设备、一所学校;让当地民众爱上中国的,可能是一部电影、一场演出,也可能是一次针灸、一趟旅行。

  吉尔吉斯斯坦男孩阿扎马特高中时曾到中国上海旅游,回国后努力学习汉语,考上了上海政法学院,实现了梦想。现在他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帮我实现这个梦想”。

  吉尔吉斯斯坦女孩玛丽卡最大的梦想是去中国学习中医。她的爷爷曾因病双腿不能动弹,四处求医无果。来自中医院的医生用针灸疗法让老人重新站立走路。这让玛丽卡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民心相通代表彼此了解和欣赏。三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如今,这所大学着手成立中国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该校研究的重点。

  民心相通也意味着文明互鉴。在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一个更加开放务实的中亚在向我们走来。为方便中国游客,哈萨克斯坦7月针对中国游客推出团体签证,标志着中国和中亚旅游合作取得突破。2017年,哈萨克斯坦将举办“中国旅游年”活动,这将是中亚地区首次举办此类活动。

  中亚国家都有丝路情结,促进民心相通,需要传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丝路精神为灯塔,中国和中亚五国正携手构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赞赏

长按







































北京有效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zh/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