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中钢身影,扮靓了伊朗扎兰德钢厂
伊朗是我国“一带一路”政策中东板块的核心国家。伊朗扎兰德综合钢厂项目是中钢设备有限公司承建的第一个国外综合性钢厂项目。有人曾经用打油诗这样形容过扎兰德工地:背靠秃山戈壁高原,银亮阳光睁不开眼,灼热空气口舌发干,龙卷风过沙尘满面。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下,由一群年轻人组成的项目部,用懵懂的第一次尝试,换来了教科书般成熟的海外施工范本。在这里,中钢人用实际行动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用激情撑起信念、用专业赢得尊重工程设计阶段,是项目的技术考验与成本管控关键。项目执行团队凭借冶金全流程设计的经验积累和国外项目成本的摸索,在寻找技术与成本的平衡上几乎做到了极致。项目采用冶炼短流程,做到了工艺与工序的有效无缝对接。同时,利用现场山势打造了三个区域的落差,很好地解决了从原料到烧结再到高炉的高低位配置。伊朗的会场总是被红茶与水果覆盖,但是当业主方走进项目执行团队的会议室时,除了简单的一瓶矿泉水之外,所有的桌子上都堆满了各种总包手册。他们用朴实和务实赢得了客户的尊重。 用前瞻性布局、军事化管理打造执行力该项目是中钢设备有限公司执行的第一个买方贷款项目。面对身处艰难国际环境的伊朗业主以及汇路不通的现实,项目团队与中国相关贷款银行、担保公司,以及伊朗央行、伊朗开证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深入沟通,终于打通了议付及回款路径,使项目资金能够顺利、及时到位,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运输要闯出一条独特的路线,不能被传统的各种限制所束缚。面对波斯湾航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船况不好、业主资金匮乏等不利条件,项目团队积极深入货运的各个环节,与船公司直接讨论配载方案。为加快业主清关进度,项目成员冒着40余度的高温湿热,多次赴阿巴斯港梳理货物,督促清关,保证现场施工不受影响。 用超常的智慧和努力去打造团队价值境外施工,最头痛的就是标准的执行。为说服业主相信并采用中国标准,项目团队成员将各种标准烂熟于心,学标准、用标准、推广标准成为了工地上中钢人的重要任务。现在项目部体系文件中,各种被翻译的中国标准正成为了响当当的“尚方宝剑”。混凝土的专业化检测是现代施工的一种趋势。面对一个完全陌生却又非常专业的课题,年轻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团队成员搬来了资料,在网络上找到了老师,将一堆堆零散的信息与技术系统结合到一起,最终掌握了本地人施工的土建项目技术,确保了项目顺利进行。 一件件小事支撑团队的信念来到伊朗扎兰德项目现场,高原反应和干燥气候导致的头晕、流鼻血成了的见面礼。然而,项目团队成员仍然白天在工地上的奔波,夜晚在灯影下繁忙。为了项目的正常、有序进行,张开钧等同志舍弃小家团聚,带领项目执行团队在伊朗工地连续度过了两个春节;邹春朋刚刚办完婚宴一周后就回到了扎兰德工地,留下娇妻演绎现代版织女;王栓为了保卫爱情,哪怕是晚上不吃饭,也要克服时差障碍与女友视频聊天;现场唯一的女同志李丹丹更是放弃和家人一起过年,在春节前赶到现场支援工作;屈中锋是中钢对外的窗口,每次谈判或邮件回复都是据理力争、言辞恳切、不卑不亢;冯建鹏每天晚上整理资料、发完最后一封邮件都已是月朗星稀;旷文卫惊闻母亲去世,历经28个小时的辗转才回到家里为老人办理后事;还有很多同事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克服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项目的稳步推进不断默默地奋斗着、奉献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近5万张的图纸和枯燥的数字变成了鲜活的场景。目睹着工地的点滴变化,每天都在“长高”的钢筋、竖起的炉体、加高的厂房,施工进度逐渐向预期的百分比靠拢,执行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有着发自内心的骄傲,情不自禁地为自己和团队点赞!伊朗扎兰德项目为中钢集团践行“一带一路”开创了新局面,为摸索海外总承包模式提供了成长要素,为开拓中东市场提供了阵地和堡垒。这群不服输的中钢人将会迈着更加坚实的步伐前进,为中钢增彩,为央企增色!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zh/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伊朗铁精矿产量持续增长
- 下一篇文章: 蚊子是宠物,熏死一只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