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0

“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日前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在盛唐时期的诸多文物中,大家不仅能看到中亚、西亚风格的纹饰,更有大量直接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央视记者田云华:我身旁的这个展柜里是四件釉陶,前两件是中国非常著名的唐三彩,一件是三彩载丝骆驼,一件是牵驼俑。这件牵驼俑头戴尖顶折沿儿帽,高鼻深目,是典型的胡人形象。后面这两件是釉陶盘,来自亚美尼亚,时代稍微晚一些,是公元11-13世纪。釉陶是古玻璃的前身,这项技术发源于两河流域,在古埃及发展至巅峰。这尊现收藏于洛阳博物馆的三彩载丝骆驼是典型的丝路题材作品,骆驼呈昂首嘶鸣状,牙齿和舌头的刻画栩栩如生,周身淡黄、褐、绿釉,华丽精美,是丝绸之路文物中的典型代表。丝绸之路的开通,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在展出的文物中,一幅张骞出使西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摹本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研究馆员闫志:张骞一行是负有政治使命和军事机密的使命去走这条道路,政府的正式档案记录里面就开始不断地记录西域36国乃至中亚地区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等,所以才让后代的人通过文献史料,了解了这些地区的历史变迁,为后人真正认识这段历史带来了丰富的史料,并且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开端。在国博正在展出的亚洲文明展中,不仅在许多中国文物身上可以看到中亚、西亚文化的元素,同时,一些国外文物看上去也让人觉得似曾相识。田云华:这件器物看上去像一件明青花,其实不是,它是一件土生土长的伊朗文物,制作于公元年,现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因为伊朗没有高岭土,所以它不是瓷器,而是一件陶器,上了釉色。从它上面的纹饰,我们可以看出它深受中国风的影响,同时上面还有波斯语,可见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闫志:很明显,它从造型上还有纹饰上都在模仿中国的青花瓷。当时是明中期,肩部的莲瓣纹,很明显是模仿元明时期青花的这种莲瓣纹,是一种佛教题材的装饰品,同时它上面的花叶纹也很有中国青花瓷的特点。更为难得的是,在这件器物上还有清晰的波斯文字,是波斯诗集《鲁拜集》里边的一些诗文。闫志:在鲁拜诗人当中最有名的是波斯在十一世纪的一个大诗人,叫欧玛尔·海亚姆,海亚姆创作的《鲁拜集》一直流传到今天。因为这件东西上面有海亚姆的诗文,同时它又是一个青花的陶瓷器,体现了中国和波斯文明融汇于一体的一个概念,可以完美地在这件物品上有所体现。在参展的文物中,记者还发现了两件形制相似的展品,名字很有特色,都被称为“来通杯”,在伊朗及其周边地区均有大量出土。这件陶鸟形来通杯出土于亚美尼亚比尼遗址,现藏于亚美尼亚历史博物馆,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乌拉尔图时期的陶器。它的上半部有红白黑三色相交的方格纹,不仅装饰了瓶身,还巧妙地勾勒出鸟的羽翼。水可从中空的“鸟腿”部注入,从“鸟喙”倒出。而另一件来通杯出土于伊朗德黑兰省维利然,现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是波斯时期的文物。杯身主体绘有红褐色几何图案。杯子末端是一只长角山羊或羱羊的头部,其中一只角已经缺失。双目雕刻得十分清晰,下方还刻有胡须。这两件来通杯,不禁让人联想到陕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它大概是公元前8世纪中期的作品。从材质到工艺,兽首玛瑙杯都具有典型的西方古代玉雕特点。有专家学者认为,它应该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作品。·来通杯通常呈人形或动物形,其原型应该是动物的角。从公元前年开始,古代伊朗及其他地区已经开始制作来通杯。从亚美尼亚到伊朗再到中国陕西,产地与形象各异但形制相近的来通杯,勾画出一幅清晰的文明交流路线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xf/1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