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以为家追溯中东地区儿童电影
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1、《何以为家》(《迦百农》)年,黎巴嫩 第91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 影片讲述了一个12岁叙利亚难民男孩赞恩在黎巴嫩流浪的故事。狱中的他状告父母,罪名是父母让他来到这个世界,却没有好好的抚养他。 听上去很荒诞,但它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展现了黎巴嫩境内难民生活的真实性与残酷性,这也是它备受国际赞誉的主要原因。而几位小演员的本色演出更是本片的一大看点。 为了让观众意识到故事的真实性,导演纳迪·拉巴基选择一批真实生活于该地的群众演员出演本片。她说:“演员必须曾经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没有那些将这部电影作为维护他们的奋斗目标的旗帜的人们,就没有这部电影”。 影片叙事平实,却引人深思。所谓的人权包含生存、自由、尊严等基本权利,也应该包含接受抚养、教育与被爱的权利。 没有基本抚育能力的人是否应该毫无节制的生小孩?这句质问很尖锐,也很复杂。它牵涉了成人的生育权,还暗含儿童的受教育权。 爱与被爱,究竟是一种自由权利,还是一种义务与责任?这一部优秀电影让人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它们几乎都是底线问题,却在贫困的战乱地区成为了不可逾越的难题。 迦百农是圣经中的地名,在加利利海附近,据称耶稣在开始传道时迁居此地,有不少神迹和重要的事情在这地方发生。然而就是这样一处圣地,在千百年后却沦为了苦难丛生之所。宗教与信仰并未能拯救这里的人们,甚至还间接带来了战争与仇恨。 儿童作为最为无辜的受害者,他们所发出的呐喊是否能传递至那些发动战争的利益寻租层呢?斩获国际大奖也许能提高它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xf/649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丝路的阴影之14丝路上的混血儿ZZ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