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m.39.net/pf/a_6706977.html

这一次,意义重大!

在新一年的《财富》世界强榜单上,加上港澳台,中国上榜企业数量史无前例超过美国,达到,直接登顶。

如果不算上台湾地区,中国企业也达到家,与美国旗鼓相当(家),日本则被远远甩在身后(52家)。

多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版图经历了沧桑巨变,但国际上对《财富》强的重视程度从未降低!

要知道,世界强榜单,就是企业界的奥运会,也是国家之间的角力场。

世界强大约占据了全球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国际技术贸易的60%和国际直接投资的90%,它是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最大的经济“名片”。

中国在强榜单上超过美国,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事件。在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上,只有中国在这个榜单上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这真是一个几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意义,从任何一个角度而言,都不能低估。这可能是目前中国超越美国的很多排行榜中,最具含金量的一个!

这也说明了,在未来的竞争中,主要还是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只要中国发展顺利,中国将是而且长期是世界强企业最多的国家。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企业能与美国企业分庭抗礼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究竟有多强呢?

1

在世界强这个顶级赛场上,中国企业一直在负重前行。

从年美国《财富》发布世界强排名以来,“进入世界强”就成为很多中国企业抹不去的情结,变为一种光荣与梦想,深深植入很多企业家的潜意识之中,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进入世界强,就意味着“中国梦”的实现。

但中国企业的强之路,从一开始就不平坦,并且长路漫漫。

年,是中国第一次参加这个榜单,只有3家企业入围,而当年美国上榜的企业数是家,排第二的日本是家!

到年,中国入围数量还是只有美国的三十分之一,仅有中国银行、中石油、中石化、国泰人寿保险、中粮集团,以及由两个英国人在广州成立的怡和集团共6家企业上榜。

细数当时入围的中国企业,清一色全是“国家队”,“集中力量办大事”后才勉强入围,足见当时中国企业整体实力之弱,与发达国家差距之大。

这种情况的改变,是中国经济足足整整浮沉了20年后,才有了一连串的民营企业陆续登场:

年的联想、年的华为、年的京东、年的阿里巴巴、腾讯…….

到了年,中美间的差距缩小到仅有6家,在今年更是被中国超越。

这25年,不仅仅是一段中国企业强冲刺史,更是一段中国经济从星火到燎原的发展史!

2

中国入围企业数超越了美国,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当下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地位。

但这意味着中国大企业竞争力方面超越美国了吗?

很遗憾,如果我们分析行业、赚钱的企业类别以及创新力和科技含量,中国企业更需清醒,我们有进步,但还有诸多的不足。

《财富》杂志的评论就指出,中国企业的普遍盈利能力不强,中国内地上榜的企业家,平均销售收入亿美元,平均净资产亿美元,平均利润35亿美元。

根据这三个数据计算,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销售收益率为5.3%,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9.9%,这两个数据都是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行业上来看,中国的上榜企业,多集中在金融等部门,而且多年来,挑起强大梁的始终是TA们,地位巍然不动,但格局也略少变化。

而美国上榜最多的行业包括:金融、零售、健康、科技零售。其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比如沃尔玛、埃克森美孚、苹果、摩根大通、Alphabet、强生……

此外,中国在民生、健康领域的企业也寥寥可数,除了有两家药企之外,在与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几乎看不到中国大公司的身影。

这就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

中国企业在高科技、现代化金融、医疗健康等领域,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3

虽然还没到真正打开香槟庆祝的时候,但我们就要因此而沮丧、失落吗?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我们的努力也还是看得见,一些优秀的中国企业的入围与排名的跃升很让人感到宽慰。

比如,成立9年的小米入围强成为最年轻的入围者,再比如,华为在强的排名和微软差不多。全球上榜的互联网公司总共有7家,差不多都来自中美两国。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小米可以快速登陆财富世界强,得益于小米追求极致效率的商业模式。

与其他企业相比,小米属于“新物种”,依靠互联网+智能硬件+新零售,组成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用互联网思维,提高智能硬件的生产、运营和零售效率,是国内最早成功在智能硬件上实践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华为,作为国内最受尊敬的民营企业,在过去一年里,屡次遭受美国的恶意打压,但是在今年的榜单里,它的排名不降反升,位列61名,它的成功秘诀众所周知:数十年如一日的对科技研发不计成本的投入。

这两家企业,毋庸置疑,是所有未上榜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但我们要格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xf/6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