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地图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625/9104858.html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宋友桂研究员联合兰州大学聂军胜教授、宋春晖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昝金波研究员,在地学SCI学术期刊《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共同组织的中亚新生代气候与环境变化专辑“CenozoicclimaticandenvironmentalchangesinCentralAsia”论文全部正式出版。

该专辑收录了中、德、法、美等多国科学家在构造地质、沉积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和古气候模拟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30篇研究论文和3篇综述论文(图1),分上下卷。专辑论文基于黄土、湖泊、泥炭等地质记录,结合数值模拟探讨了新生代不同时间尺度的中亚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及机制(Songetal.,)。这些论文包括以下6个主题:(1)中亚核心干旱区粉尘的来源、黄土分布和年代学研究;(2)中亚全新世千年至百年尺度气候变化;(3)中亚末次冰期古环境变化及其可能的强迫因素;(4)中亚和东亚季风区更新世轨道尺度气候变化过程;(5)柴达木盆地及其邻区新生代构造与古环境演化;(6)不同外部强迫对亚洲干旱气候和沙尘循环影响的数值模拟。该专辑的出版,为研究亚洲内陆新生代构造和气候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

图1本专辑论文研究区域/剖面分布图

地环所在本专辑中有11篇研究论文,主要集于亚洲内陆干旱区的古气候重建和古气候模拟方面。中亚黄土研究团队联合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伊朗、德国等国学者根据近十年来的野外调查和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中亚黄土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将中亚分为三个分区(Songetal.,),分析了天山北麓(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黄土的粉尘来源和沉积过程(LiY.etal.,),指出中亚地区黄土堆积不但与大尺度的大气环流有关,而且与区域地形地貌、地表风向、植被覆盖度和可供物源等密切相关,这为中亚黄土古环境重建释提供了重要依据。从重矿物、粒度、色度、沉积速率和蜗牛种类及碳同位素重建了伊犁盆地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变化历史,探讨了其可能的驱动机制(Chengetal.,;Sunetal.,;Zongetal.,)。赵家驹博士等(Zhaoetal.,)通过新疆巴里坤湖全新世叶蜡脂肪酸的浓度和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研究,重建了全新世C4植物的相对丰度变化。常宏研究员等(Changetal.,)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索尔库里盆地分辨率的磁性地层和沉积环境研究揭示了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地壳缩短和变形历史。赵辉博士等(Zhaoetal.,)利用黄土高原黄土-红粘土沉积的岩石磁学、光谱学和地球化学重建了晚渐新世以来东亚夏季风演化历史。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洲干旱化环境形成,粉尘产生和季风-西风季风的影响是研究新生代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本专辑中地环所有三篇论文模拟了亚洲内部不同的外部强迫对亚洲气候和沙尘循环的影响。李新周正研级高工等(LiX.etal.,)通过一个包含末次间冰期在内的过去ka长期瞬变数值试验,分析了轨道尺度春季中国北方沙尘循环特征及其受高空西风的可能影响。解小宁团队(Shenetal,)利用改进的大气模式(CAM4-BAM)研究了末次盛冰期青藏高原沙尘冰雪反馈效应对区域气候和东亚春季沙尘循环的影响。沙莹莹博士等(Shaetal.,)通过系列数值试验模拟了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和蒙古高原对夏季中纬度西风急流的相对影响。

该专辑是多国科学家多年联合协作、共同努力的成果。相关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实验室等多个相关项目的资助。

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即“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简称“三古”,系创刊于年的老牌地球科学类国际性知名学术期刊,由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出版发行,年的影响因子为3.,JCR分区为Q1区,被中科院分区年升级版列为地球科学大类2区TOP期刊。

专辑的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xf/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