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与弯刀一伊朗伊斯兰革命背景
伊朗是中东大国之一,位于中东的核心地带,西与土耳其、伊拉克接壤,东与中亚地区相邻,南部扼守波斯湾,北部与俄罗斯隔里海相望,而在西北部对现今的亚、阿冲突隔岸观火。 伊朗作为美国的重要战略目标,得以在40年的斗争中屹立不倒,与年伊斯兰革命建立的高度集权政教合一政体不无关系。伊朗作为重要的什叶派国家,在伊斯兰世界别具一格,好似钉进逊尼派国家的一根钢钉。现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各势力的力量均衡。 一风暴初生——伊朗伊斯兰革命前的伊朗社会 伊朗为何在年似乎是突然的爆发了一场横扫全社会的巨大革命呢?要明白前因后果,就要从伊朗的社会经济情况来寻找答案。 伊朗伊斯兰革命针对的目标,是之前统治伊朗的巴列维王朝。 我们可能对伊朗现政权建立之前的历史知之甚少。近代以来伊朗(当时称波斯)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入侵的困扰,英俄两国曾经一度瓜分伊朗全境()。 图世纪末伊朗瓜分图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伊朗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北部由俄国占领,东南部为英国占领,与英属印度接壤。借助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本国经济恢复建设,以及联合围剿苏维埃俄国的良好时机,外加利用伊朗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年上校礼萨·汗发动军事政变,直到年建立王朝,定都德黑兰。 巴列维王朝为父子王朝,年礼萨·汗因在苏德战争中反对苏联,被英苏联合干涉而退位。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即位。二战期间伊朗被美英苏实质占领,在年为主要几个反法西斯国家承办了重要的德黑兰会议。 图2英苏出兵伊朗 巴列维王朝在——年先后在穆罕默德·摩萨台和巴列维国王的主导下,进行了较为温和的社会改革。改革名义上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这期间伊朗与美国关系较为密切,例如签署协议承认美国军事人员的治外法权。 巴列维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伊朗社会面貌(中层以上)得到了“现代化”。当时伊朗可以说是伊斯兰改革的先驱。 巴列维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宗教制度的改革。传统意义上伊朗是一个什叶派实力强大的国家,相比逊尼派,什叶派在历史上而言对于国家政治的影响力要更为突出,教士团体相对于世俗权力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巴列维王朝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于年将对改革大力反对的宗教领袖霍梅尼逮捕并驱逐出境。 巴列维改革又有(白色革命)之称,在于统治者希望经由改革来实现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动。作为一个巨大的农业国,土地改革是“白色革命”重要一环。巴列维的处理办法是废除佃农制,将地主所占土地分配给全国人民,并将森林等自然资源收归国有。但之后巴列维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大搞“农商合作社”,农民们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将地契换为合作社的股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当时的第三世界生产力水平下,农业集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压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另外,伊朗并没有类似中国的严格户籍管控制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大量对农业不满的农民进入城市成为流动人口,但工业化进程有限难以充分吸收,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大。 至今伊朗的重要经济支柱在于石油开采与出口,更不必说是二十世纪中叶。当时世界各地处于工业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期,第三产业尚未大规模崛起。石油公司在向国家缴纳大量税收的同时,贪污腐败也在巴列维政府中潜滋暗长。一些王室成员进行权力寻租,大贪特贪;一些企业主进行不法产业经营而牟取暴利。 图3伊朗石油钻井。至今石油产业在伊朗国民经济中仍有巨大贡献,创造了大量外汇。 经济环境下的野蛮生长带来政治上的不稳定。 国王为了大力推动超出社会承受能力的改革,加强了国家暴力机关。在美国支持下,国王大量扩充军备,同时大搞特务机关镇压政治反对派与宗教人物。暴力措施激化了社会矛盾,以至于伊斯兰革命期间产生了数量无比巨大的起义群众,令保安部队感到意外。伊朗人民日益增长的不满被霍梅尼等一批宗教领袖发现并加以利用。 图4伊朗伊斯兰革命期间抗议民众 文化上,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涌入冲击了伊朗的传统价值观,受到底层伊朗人民的反感。国王希望通过引进西风而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与传统的伊斯兰意识形态割裂,但大多伊朗人民只看到信仰缺失,社会风气恶化,传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岌岌可危。例如,年伊朗政府耗费巨资筹建了波斯帝国成立年庆典被批评为挥霍无度。 经济,政治,文化,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伊朗社会对于巴列维王朝的容忍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只待有导火线将其引燃——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冰块说 从伊斯兰革命的背景上看,巴列维王朝动摇的经济根源在于,伊朗由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过于迅猛,以至于对应的经济管理体制不协调引起社会矛盾激化,而文化冲突与大国干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战后的石油贸易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王朝之下大量的行政权力掌握在王室和近臣手中,他们中的不少人将现代化产业作为自己的私产——封建的管理体制与资本主义交叉时,极易引起权力的腐化和堕落。 巴列维国王看到西方各强国的发展,希望借全面西化来快速提升国家实力,成为中东地区具有支配性的力量。但是从各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在新的时代,试图维系一种摇摇欲坠的旧体制,就是在缓慢的瓦解与迅速的崩溃之间做选择。 为数不多成功转型的君主制国家,本质上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道路。因此,建立新的经济必然要引进新的管理思想。 改革的推进必然触犯传统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在进行深化的改革之前,有必要把利益带给人民,获得新兴利益集团的支持。 我们处于一个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走向没落的时代——或许还能有杰出人物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危局,再延续它一百年的历史寿命,但新的风暴已在东方出现。 编辑 杨天硕 校阅 张志强 校对 怀子阳赵仕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zh/5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美国对伊朗制裁是送给中国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