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451.html
《大秦赋》里的楚国舞蹈

近年来,历史类影视剧在荧屏上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随着观众历史文化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口味也越来越“刁”。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简单地褒贬剧情和演员演技,而是对历史背景、传统文化,乃至服化道等都越来越挑剔。秦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其重要的时期,人物关系复杂而精彩,秦汉题材历史剧也深受观众欢迎。秦汉题材历史剧要想拍好,影视编导就必须参照文献和考古信息,在历史文化细节方面狠下功夫。

01舞蹈

在承袭商周舞蹈传统的基础上,富有创造精神的秦汉人又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形式多样、各有千秋的歌舞,如盘鼓舞、袖舞、巾舞、假面舞等。

盘鼓舞,是指将数量不等的盘子、小鼓交错倒置在地上(文献记载最多者为七盘、七鼓)。舞者在盘子间翩翩起舞,且舞且歌,时或用脚点击小鼓,以为节奏。

汉画像石中的盘鼓舞(中间)

袖舞,舞蹈者跳舞时要穿有长袖子的舞衣。舞袖形状不一:有上、下宽窄一样的;也有上宽下窄的,就是在宽袖手腕处,接上一条窄长的袖子。舞蹈时,腰肢纤细的舞者挥动长袖,“振飞糓以舞长袖,袅细腰以务抑扬”,翩翩起舞,给人以极美的观感。西安汉墓曾出土一件拂袖舞俑,其左手长袖残断,右手长袖拂肩,垂在背后。另一件陶俑则穿着舞袖上宽下窄的舞衣,扭动纤腰,身体倾斜,翩翩起舞。

巾舞,汉代原名“公莫舞”,据说此舞创作灵感来自“鸿门宴”。鸿门宴上,项羽的谋主范增欲趁宴会刺杀刘邦,以绝后患。他暗中指使项庄以舞剑助乐为名,伺机刺杀刘邦。项羽叔叔项伯洞悉范增意图,也挥袖拔剑起舞,与项庄对舞。他时常用自己的身体、衣袖干扰项庄,翼蔽刘邦,且多次对项庄说:“公莫!”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后来,人们据此故事创作出“公莫舞”。不过也稍有改动,即将项伯长长的衣袖替换为两条长巾,舞者起舞时,手挥长巾,使之凌空飞舞。在成都考古出土的一件汉画像砖上,就描画有一头梳双髻、足踏木屐的舞女,双手挥动两条长巾,舞姿凌空飘扬。晋代时,依舞蹈所用舞具,改名为“巾舞”。

今人临摹的东汉画像石长巾舞

鞞[pí]舞,据说是先秦时期居住在今四川、重庆一带的賨人创造的一种民族舞蹈。鞞,是汉代的一种小鼓名,其形状“如鼓而小,有柄,两耳,持其柄摇之,则旁耳还自击”,类似现代的拨浪鼓、货郎鼓。鞞舞因舞者手持“鞞”而得名。

楚汉相争时,賨人曾派“劲锐善舞”的族人随刘邦征战。战争间隙,賨人利用自己擅长歌舞的民族习性,载歌载舞,颇受刘邦等人喜爱。因此,刘邦命乐人仿效其舞,编练而成《巴渝舞》。在四川彭县出土的一件汉画像砖上,就描画有一排舞者手持“鞞”起舞的形象。

02竞技

秦汉时期,特别是汉代,随着社会相对和平稳定,在承袭传统游戏娱乐的同时,还创造出形形色色的游戏娱乐项目。有些游戏项目,如斗鸡、蹴鞠、角抵、博弈等,因浓郁的竞技色彩,给人们平淡无奇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刺激与乐趣。

斗鸡,使两只公鸡相斗以分输赢的一种竞技游戏,秦汉时盛行于民间。当时还有人以斗鸡为业,称“斗鸡翁”。帝王、公卿也往往斗鸡取乐。东汉末,曹植曾撰《斗鸡》诗,惟妙惟肖地描画出斗鸡场景:

长筵坐戏客,斗鸡欢闲房。

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

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

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

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

蹴鞠,也叫“踏鞠”,就是踢球。鞠,是一种“以皮为之,实以毛”的球。这种游戏,据说是黄帝发明的。战国时颇为很盛行,齐都临淄城中,许多市民喜欢“斗鸡走犬,六博踏鞠”。秦汉时,无论是汉武帝、汉成帝等权贵,还是住在“穷巷”里的贫民,都痴迷蹴鞠。霍去病率军出征途中,即便士卒乏粮、疲惫,也阻挡不了霍去病踏鞠的热情。

从时人撰写的《鞠域铭》不难看出,当时的蹴鞠与我们今天的踢足球规则有同有异:球场为方形,两端各有6个月状球门,两两相对。参赛者分成两队,每队各设队长,推选裁判员,遵照规定比赛。

汉武帝和太子刘据蹴鞠

角抵,古称“角力”,秦二世时更名为“角抵”,是一种类似现代摔跤、相扑的竞技游戏。年,在今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考古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描画有“角抵”的图像。图像中有3个赤臂、穿短裤的男子,右边二人正在“角抵”,左边一人平伸双手,似为裁判。

“博弈”,“博”指“六博”,“弈”指围棋,是一种春秋时人发明,战国秦汉时宫廷、民间都很盛行的竞技游戏。东汉时,还有人写过《博经》。

“六博”的玩法是:两名弈者分别在“博”的两端就座,每端各放黑、白两色六枚棋子。其中一枚叫“枭”,另外五枚叫“散”。一人执白棋,一人执黑棋。两名弈者轮番掷骰子,根据骰子上的字数行棋。“枭”可以吃掉对方的“散”,也可以在己方“散”的帮助下,杀掉对方的“枭”。若己方“枭”被杀,则另一方获胜。

六博陶俑

秦汉时,用来劝酒、竞技的用具叫“酒令钱”,也叫“行乐钱”,它的形状与铜钱相仿,都是外圆内方;有的钱上分别铸有“第一”、“第二”等数词,有的铸有“圣主佐”、“得佳士”等三字或四字韵语。它们是人们饮酒时用来拼酒定输赢的一种用具。

03杂技

秦汉时期的杂技形式多样,主要有履索、缘竿、叠案、冲狭、戏兽、魔术等不同的形式。

履索就是今天常见的杂技表演——走绳。它既是民间百姓、艺人娱乐、卖艺的重要形式,也是朝廷聚会的一项重要表演形式,如东汉正旦朝会时,常举行履索用来助乐。其表演形式是:“以两大绳系两柱头,相去数丈,两倡对舞,行于绳上,相逢切肩而不倾。”沂南考古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描画有“履索”的图像。

缘竿,秦汉俗称“都卢寻橦”,类似现代的爬竿。其表演形式主要有:将竿竖立在人的额头、胳膊、地、车上,或仰躺在地的人的双脚上,竿上有一人或数人表演倒立、倒挂等各种险技。山东肥城孝堂山石刻、山东沂南汉画像石上,均描画有缘竿的图像。

秦汉时的“叠案”,类似于现代在累叠的桌、凳等物上表演倒立等杂技的表演形式。在四川彭县考古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有一头梳双髻的女子,在重叠的12张桌案上表演倒立等惊险动作。她双手撑案、弯腰,努力将脚后伸,迈过头顶。旁边一舞女挥动长袖,在盘子、鼓之间盘旋,将盘鼓舞、袖舞有机地糅合为一体。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的叠案表演

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在《西京赋》中曾记载说:“冲狭燕濯,胸突铦锋。”其中提到的“冲狭”是怎样一种杂技表演形式呢?张铣解释说:“狭,以其为环,插刀四边,使人跃其中,胸突刀上,如燕之飞跃也。”意思是说,先用草编成草环,内圈插满短刀,锋利的刃尖向内。表演“冲狭”者需跳起,并从环中穿过,而不被刀刃损伤。它是一种类似今日钻刀/火圈的杂技表演形式。

弄丸剑,当时又叫“跳丸剑”,表演者用手往空中抛掷数量不等的丸或剑,或丸、剑并用,然后用手接住,往复不绝。很多表演者掷接的丸、剑少则一个/把,多则九个/把。从大秦(古罗马帝国)来的幻人,技艺精湛,“善跳丸,数乃至千”。

秦汉时人已能娴熟地驯化野兽,使其表演各种杂技。张衡《西京赋》中,就有被驯化的熊、虎、猿狖、雀、白象等表演攀爬、攫物等表演的记载。山东嘉祥武氏祠出土的汉画像石上,也描画有耍蛇的图案。

除前述或传承以往,或自主创新的各项舞蹈、竞技、杂技外,汉代中期,随着汉朝与西域乃至与中亚、欧洲“丝绸之路”的开辟,大秦、安息(今伊朗)等国的魔术也传入汉朝。汉武帝时,来自安息的“黎轩善眩人”擅长“口中吹火,自缚自解”。东汉安帝时,大秦来的幻人表演的“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等魔术,极大地丰富活跃了汉朝官民的精神生活。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的大型杂技表演

04文史君说

秦汉时期,社会相对和平稳定,经济富庶,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一时期的舞蹈、竞技、杂技等艺术形式既传承传统,又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而且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魔术等新的艺术形式传入中国,给秦汉民众提供了更丰富、刺激、快乐的艺术游乐形式,促成了这一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

05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年。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年。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

彭卫、杨振红:《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年。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dt/10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