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先简单叙述一下伊朗电影《好伙伴》的故事梗概吧,因为网络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资讯几乎没有。

苏赫拉布和达乌是一对好朋友,同住在离学校不远的村子里,他们也是辅导学校里学习最好的学生。马上要升入新的学校了,教育部下达了新的命令,每个村子只有两个住校的名额,并且以考试名次进行评定。苏赫拉布和达乌暗自庆幸,因为以他们的成绩胜券在握。

考试的时候,同班的丹尼尔让达乌传递答案给他,达乌给了他错误的答案。心眼比较多的丹尼尔事后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心中埋下了对达乌的嫉恨。丹尼尔利用自己的傻叔叔萨玛德,在苏赫拉布和达乌放学回家的时候,从山顶上推石头下来,用来吓唬和警告达乌。苏赫拉布发现了丹尼尔的行径,丹尼尔表示只要苏赫拉布不把事情说出去,他愿意听从苏赫拉布的指挥。

教育部又有了新规定,因为苏赫拉布和达乌所住的村子太小,只能给于一个在学校住宿的名额,于是苏赫拉布和达乌成了竞争的对手。苏赫拉布非常希望获取这个名额,因为如果不能够住校,他就要放弃上学的机会,只能回到村子里帮爸爸干农活。苏赫拉布的爸爸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一直反对苏赫拉布上学,觉得占用了劳动力。可是达乌也希望获取住校的名额,因为他自幼患有糖尿病,长距离的上学路,对他来说是很大的体力挑战。

但是苏赫拉布内心很清楚,如果按考试成绩,他肯定考不过达乌。为了获取上学的机会,苏赫拉布找到了好朋友达乌,希望达乌能够在考试的时候故意做错试卷,放自己一马。但是达乌是一个很有原则的孩子,他拒绝了这样的要求。好朋友之间出现了嫌隙。

苏赫拉布找到了丹尼尔,希望在考试的当天,他能够想办法阻止达乌参加考试。丹尼尔基于对达乌的怀恨和对苏赫拉布的承诺,他答应了下来,并指挥自己的傻叔叔萨玛德在达乌上学的路上用麻袋套住对方的头。但是考试当天,外出找牛的拉希姆村长因为走在达乌的前面,被萨玛德错误的当作达乌套了头。拉希姆村长以为遇到了土匪,丹尼尔和萨玛德也吓跑了。达乌按时到校后,参加了针对和苏赫拉布的竞争考试。

苏赫拉布完全没有把握在考试中能战胜好朋友达乌,于是他又找来了丹尼尔。夜里,通过丹尼尔翻墙进入学校后,找来了学校门房雅各布的儿子哈迪。苏赫拉布以自己的旧电脑送给哈迪为代价,让哈迪从父亲那里偷来了学校办公室的钥匙,然后偷偷更改了考试的答案。

考试成绩公布后,达乌就知道苏赫拉布肯定做了某些手脚。但做为朋友,他放弃了向学校提起申诉的请求,只是觉得苏赫拉布的行为方式过于卑鄙,破坏了他们的友谊。最终苏赫拉布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取了住进学校宿舍的资格。他获得上学的资格后,希望把住宿舍的权利让给达乌,但学校铁一般的纪律是不允许这样做的。苏赫拉布心怀愧疚的住进了学校,他的内心无比难过,心情坏透了。

因为新学校的路途遥远,达乌的爸爸买了一匹马给羸弱的达乌做为脚力,达乌骑着马去上学的时候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新学校的扎尼玛老师通过测验知道达乌的成绩远远高于同学们一大截,对于达乌在考试中没有获取住校资格感到怀疑,于是带了达乌去见辅导学校的贾兹那维校长,希望能看到当时的考试卷子,但是试卷已经丢掉了。

由于上学过程中体力消耗太大,达乌在课堂上终于犯病了,医院。目睹这一切的苏赫拉布再也无法忍受内心的煎熬,他回到辅导学校,把自己修改考试答案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贾兹那维校长,希望校长能够重新确定考试名次,让达乌住进学校宿舍。

但是校长贾兹那维先生不相信苏赫拉布有胆量这样做,除非他有证人证明才能相信。于是苏赫拉布去找丹尼尔和哈迪,希望他们说实话,证明自己犯下的错误。在对质的过程中,丹尼尔和哈迪基于各自利益与名誉的考虑,临时反悔,拒不承认。并告诉校长,因为苏赫拉布同情自己的好朋友达乌,故意编造了谎言。苏赫拉布想尽一切办法想证明自己更改了试卷,但没有任何证据和证人可以证明这一切。

苏赫拉布的爸爸到了学校,他相信儿子不会对自己撒谎。在了解一切情况之后,带着苏赫拉布无奈而惭愧的离开了学校。达乌可以住到学校宿舍了,但是他知道好朋友苏赫拉布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全校师生集体开会的时候,达乌呼吁大家投苏赫拉布一票,希望他能够回到学校里来。这个时候教育部为优秀学生达乌特批的宿舍也落实下来了。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支持苏赫拉布,因为虽然没有证据,但大家都相信他所说的一切。

丹尼尔和哈迪这时候走进了校长办公室,坦陈了事情的经过。虽然他们承认撒了谎,并证明了苏赫拉布之前所说的话,但这一切已经不需要被证明了。

对于这样的电影,不需要画蛇添足进行点评。所有了解伊朗电影的人都知道,伊朗曾经非常开放,电影艺术在世界上大放光芒。尤其是儿童题材的片子,具有独特的单纯的魅力,是真正有品质的电影。

同样,《好伙伴》这部电影非常朴实的表达了友谊和诚实这一古老的人类特性。不象如今大部分商业电影中充满了炫耀性的技术、视觉的冲击力和后期的美化修饰。《好伙伴》运用电影中最传统的表达方式,即就故事讲故事,平铺直叙,平易近人,娓娓道来。至于电影中更多隐藏意义的镜头和具有倾向性的细节,不再一一赘述,有机会看到这部电影的话,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

从《樱桃的滋味》到《天堂的颜色》,从《小鞋子》到《白气球》,从《随风而逝》到《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伊朗电影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都源于它的温情,这种温情就象人在成长期遇到的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样,那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横跨电影、广告、摄影、文学的伊朗大师级导演阿巴斯曾经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过摄影展,他的摄影具有沉默而苍茫的艺术特色。时隔多年,在沱沱河的时候,从唐古拉山镇去班德湖的路上,看到天地浑然的羌塘无人区雪原上的点点人影,我忽然感受到了阿巴斯摄影中的味道,孤寂的诗意。

如今阿巴斯已经离开了人世。在摄影展举办的同一年,阿巴斯的俳句和摄影结集出版,我站在上海书城中山公园店的书架前看完了这本书。如果记忆没有偏差的话,那已经是十三年前的往事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js/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