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红花烂漫送幸福
彭洋预约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doctor/347381/ 幸福就像花儿一样 好心情镀满七彩阳光 甜甜的笑从心底到脸上 一瓣一瓣喷射着芬芳…… 这首《幸福像花儿一样》的歌不仅唱出了幸福生活,更唱出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生活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路楼村的贫困群众因“花”结缘,过上了渴望已久的幸福生活。 安徽省亳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南端,著有“中华药都”美誉,系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藏红花又称番红花、西红花,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花卉,主要生长在南欧各国和伊朗等地,其味甘,性平温,无毒,能治忧思郁结,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是我国珍贵的药材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藏红花颇受市场青睐,勤劳的亳州人民围绕“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这张名片,把目光聚集在发展藏红花产业上,为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子。自此,藏红花在“中华药都”大地上生根发芽,成为了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 1 “天一亮俺就来这儿干活了”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路楼村地处亳州城区西南部,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因发展特色产业藏红花,该村贫困发生率从年的10.96%下降至年底的0.97%,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至50余万元,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路楼村民脱贫奔康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当地群众素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因种植技术、发展观念等因素制约,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产业是脱贫增收的引擎。借着国家好政策,路楼村的产业发展有了新起色。在一番苦干实干后,路楼村成为当地颇具规模的藏红花种植基地,藏红花成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希望。路楼村告别贫穷,迎来幸福生活。 据了解,年在当地扶贫干部的带动下,路楼村试种了亩藏红花。目前,路楼村已扩至多亩,经济收入达到万余元。待到红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11月,是藏红花的采摘季,村民们一大早就纷纷来到种植基地开始采摘藏红花,放眼望去,多亩藏红花竞相开放,长势喜人,路楼村村民憨厚淳朴的脸庞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天一亮俺就来这儿干活了,这要是搁以前,谁能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呀!这儿的活不累,光采摘花瓣一天下来就能拿到60块钱。”路楼村贫困户郭广兰笑呵呵地说。 “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在路楼村像郭广兰这样充满干劲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干出了自己的小康生活。 2 “打心底里感谢党,感谢政府” 年,藏红花种植基地负责人郭涛在外地考察项目,考察中得知藏红花市场销路广,发展前景好。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藏红花产业为什么不能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郭涛心里产生了疑问。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多方走访和动员后,年在路楼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路楼村开始干起了藏红花种植,村里流转土地多亩,村里也成立了种植藏红花的昶达藏红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合作社以每亩0斤小麦的市场价格来流转村民的土地,再通过吸纳村民到藏红花基地就业的方式,不仅实现土地集约式经营,也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今年65岁的李云连,因缺乏劳动能力,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藏红花产业的带动下,李云连成为就业脱贫的众多脱贫户之一。 为保障贫困群众的脱贫增收,在当地干部的帮扶下,李云连在藏红花基地和博盛园林景观工程基地打工,现在李云连成为当地就业脱贫的典型人物,李云连的勤劳肯干赢得了乡亲们一致好评。 “我和老伴都是肢体三级残疾,干不了重体力活,又无法外出打工,家里的收入少,党的好政策不仅帮我脱了贫,还让我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感谢党,感谢政府!”李云连充满感激地说。 依靠产业脱贫,实现整村出列的路楼村只是亳州市稳定脱贫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亳州市谯城区藏红花种植面积达0余亩,收益4万元,带动余人贫困群众就业致富。 “去年,每公斤藏红花丝卖到了两万元。每亩地可产0.6公斤左右,照此计算,亩产可达元到00元。年,合作社计划将藏红花种植面积增加到亩,帮助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郭涛说。 此外,亳州市个有条件发展种养业的贫困村每村至少有一项特色种养扶贫产业,62个村形成了“一村一品”专业村,共带动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不见昨夜雨湿处,聊以新颜待今朝。向往美好生活的亳州人,以苦干实干的韧劲,克服重重困难,找出致贫原因,告别贫困生活。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阶段,亳州市以产业扶贫为抓手,确保每个亳州人不掉队。 编辑校对:张琼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langtuhao.com/ylthtp/10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希腊化文化真的是因亚历山大的远征而产生的
- 下一篇文章: 对抗恶性通货膨胀伊朗发行新货币而不是主